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1187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姓名:徐永江学号:201201490022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从和谐社会的自生性和能动性角度来理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得出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参考价值,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关键字社会和谐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正确处理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的关系。学界对此已达成了一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是前提和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是目标和价值归属,二者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说,和谐是以差别、差异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使各种差
2、异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实现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协调与和谐。-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关系(一)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双方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这种动态的平衡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而整个社会就在诸多矛盾的平衡中发展变化了。第一.毛泽东、邓小平的矛盾观,毛泽东的《矛盾论》就是一部系统阐述矛盾问题的著作。毛泽东在著作中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并且对矛盾规律的…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毛泽东在中国的革命战争时期灵活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在汲取毛泽东“矛盾规
3、律”认识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根据当前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邓小平在吋代的背景下辨证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让中国的经济走向了腾飞。(二)社会和谐与社会基本矛盾从古至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所有社会中。社会也在其矛盾变化中发展了。要么前进,要么倒退。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但是,1936年的苏联却错误地认为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适应。没有矛盾。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导致苏联慢慢形成了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缓慢
4、或停滞不前。毛泽东在《关于止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但是并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法去发展经济。邓小平拨乱反正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中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和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减少发展中的对立面,即不和谐因素;改革经济、政治体制中的弊端。对发展中的积极因素继续深化改革。使发展中
5、的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达到“动态平衡”使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从体制上让社会更加和谐。(三)社会和谐与现阶段主要矛盾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不断提高的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面对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人们的需求很难被满足。人民内部矛盾在物质利益分配上显得格外突出。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淸醒认识及妥善的处理就变得格外重要。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中心环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
6、的又好又快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自然也就变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就可以实现了。二、社会矛盾的根源(一)物质利益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物质利益的协调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并在量和质上呈扩展之势。量表现为社会矛盾数量剧增;质表现为群体性、对抗性矛盾的特点。但是,绝大多数社会矛盾表现的是物质利益矛盾,物质利益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一方面,物质利益是现实的人的活动的核心。研究利益首先必须明白需要。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是人作为需要主体对需求对象的直接诉求,它反映了人作为需求主体对需求对象的直接依赖关系
7、。利益是在需要基础上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对需求对象的分配关系。人的需要在经济关系中表现为利益关系,离开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就不可能理解利益。利益的特性是现实的社会性,如果说社会关系在本质上表现为利益关系,那么物质经济关系也可以说是社会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而人就是创造财富和享受利益的主体。另一方面,我国现实的社会才盾也凸显出物质利益矛盾的尖锐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社会生产首先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投资方式、分配方式、消费方式等等的多元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也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