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产申报公示的限制

浅谈财产申报公示的限制

ID:44408615

大小: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财产申报公示的限制_第1页
浅谈财产申报公示的限制_第2页
浅谈财产申报公示的限制_第3页
浅谈财产申报公示的限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财产申报公示的限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财产申报公示的限制我国早期的收入中报制度,基本上是注重中报而忽视公开。《2010年规定》的一个亮点就是删除了原来“对报告的内容,应当予以保密”的规定,更改为“应当设专人妥善保管”。这一变化虽然向财产公示迈出了一步,但仍然停留在“不公开”的阶段。财产申报资料不公开,固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财产中报者的隐私,但却影响到公民的知情权,无法接受公众的监督,使财产巾报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威力。因此,财产申报制度最终必然走向公示,而财产申报公示在实现进步的同时也容易造成隐私权问题——影响到公职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正常的私生活秩序——甚至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2、特别是对那些基层干部,rti于缺乏必要的手段来防止可能发生的侵害,财产申报公示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必将首先突显岀来。因此,如何保证财产申报资料的公示不致影响到申报人及其家庭成员正常的私人生活,是我国财产屮报制度迈向公示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在2009年引人关注的财产中报“公示”试点中,阿勒泰地区、慈溪市等地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阿勒泰地区采取的是“部分公示”方式,即:一方面要求“与领导干部职权密切相关的收入都将通过阿勒泰廉政网及当地主流媒体及时全面公开,以接受社会冇效监督”;另一方而留出了“秘密巾报”部分,需要填写《秘密巾报表》。该表不对社

3、会公开,由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掌握,只有在官员受到严重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后方可屮请查阅、使用其秘密屮报材料。这种“部分公示”的方式虽然做到了财产屮报资料的公示,但所披露的信息仅限于收入情况,无法全面地反映财产状况,实际上难以实现社会监督的功能。与阿勒泰地区的“部分公示”方式不同,慈溪市则采取“本单位公示”的方式。慈溪市要求公示的申报资料十分详细——从领导干部本人的家庭住址到各人从业经丿刃,包括配偶在哪里上班,子女在哪里上学以及出国(境)求学(定居)等家庭活动,都在公示的范围之内。但是,公示仅限于张贴在各单位的公告栏上,向本单位的人公示3天

4、。这种方式虽然公示的内容比较彻底,但公示的范围被局限于所在单位,仍然无法满足社会监督的需要。阿勒泰地区、慈溪市等地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有限公示”,即尽可能地将“公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财产中报资料被过度曝光。从理论上讲,这种“有限公示”具有一定合理性。财产申报资料虽然以公开为原则,但公开的范围也应与其职位的“公共性”相适应。一方面,“不同层级的官员,公开程度和公开范围应当有区别。什么层级上选举(选拔)的官员,就应当在什么范围内向社会公布财产情况”。[25]—个仅仅涉及地方事务的职位,财产申报公示的范围应被限定于特定的地区或行业内为宜。另

5、一方面,财产申报资料的公示是岀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因此其使用也应当以公共目的为限。滥用财产巾报资料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禁止。可见,财产巾报公示并不是不受限制的无限公开,对财产申报公示也有必要施加合理的限定。例如在美国,财产申报人员的中报结果必须向公众公开,任何公民都有权查阅或复印政府官员的中报资料。但是,对于官员财产申报资料的使用,美国法律有明确的限制:“凡是出丁以下目的查询申报资料都是违法的:(1)出于非法口的;(2)为了商业口的,除非是新闻和传播媒体为向公众报道;(3)出于为了确定或建立某人的银行信用等级;(4)!1!于为了任何政治、慈善或其

6、他目的而向巾请人募捐或索取钱财……对于怀有这些目的查阅申报材料的人,司法部长可以对其提起民事诉讼,受理这类诉讼的法院可处其5000美元以下的民事罚款”。[26]乂如,在我国台湾地区,其所谓的“财产中报法”的“实施细则”和“查阅办法”对公民查阅申报资料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查阅吋只能看,不能抄录,不能复印,不能摄影;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申报人的财产申报资料,一年只能查阅一次;出于营利、征信、募款或其他不当目的而查阅中报资料的,将处新台币6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诸如此类的对财产中报资料的查阅或使用上设定限制的做法,其好处在于:一方面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

7、,满足了社会监督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财产中报资料的不当利用与传播,减轻中报人因个人财产信息被过度曝光导致的隐私忧虑。在财产申报公示的条件下,对财产申报资料的查阅或使用施加限制的做法,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社会隐私权保护方式的转换。信息社会的来临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隐私权的面貌。诚如美国哈佛人学查尔斯•弗尔德教授所言:“信息隐私的理念,似乎不应该只局限丁•不让他人取得我们的个人资讯而已,而是应该扩张到由我们自己控制个人资讯的使用与流向。”[27]由此可见,隐私权已经不仅仅是私生活不受干扰的消极权利,隐私权还强调如何对个人信息的

8、收集、处理、利用、存储和传播等行为进行管理,意味着一种控制个人信息使用和传播的积极权利。隐私权保护的重点不再是如何保守秘密,而是如何实现对信息利用和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