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能力与科学课堂的整合

浅谈数学能力与科学课堂的整合

ID:44391016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数学能力与科学课堂的整合_第1页
浅谈数学能力与科学课堂的整合_第2页
浅谈数学能力与科学课堂的整合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能力与科学课堂的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能力与科学课堂的整合镇江市丁岗中心小学王晖13655297209[内容摘要]数学是科学探究的工具,数学能力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基础,因此我们的科学课堂应该与数学能力紧密结合。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测量一一观察事物的重要手段;二、运用统计,寻找事物观律;三、图表,将数据分析推向深处;四、数据分析中,培养逻辑思维。[关键字]数学能力科学课堂[正文]笔者本学期兼任小学数学与科学课,在授课Z余,有了点小小的感觉,不免抛砖遗笑。笔者认为,小学的科学课,其实是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课,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牛的观察能

2、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捉高,从描述、测量开始,逐步学会比较,制作数据表,作图并解释它们。这些计算、测量、比较、绘图和解释图表,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的能力,正是他们从要研究的材料中获収有用信息的必要能力。下血便就这些能力做个浅析:一、测量——观察事物的重耍手段在数学课和科学课中都有测量,但它们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数学课中关于测量的内容,其日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一些工具进行测量,这是一种技能的学习过程,以学会工具地使用作为授终目的。而科学课中所涉及到的测量内容,其重点却不是在工具的使用上,而是在如何更好的为科学活动服务,引导学生

3、在探究中适当的运用它,用來获得白己所需要的信息。他注重的,是要学牛用好这种手段。从一开始直尺的运川,到后面的天平、温度计、弹簧秤等工具的逐步使用,测量这种手段始终■学牛的探究目的紧密相连,口始至终的为学牛的科学探究服务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始终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牛,计他们在平时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能够在适当的时侯想到测量这一观察手段,并H能够选择适介的工具进行测量,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让学牛的探究活动更加的符合实际,也就更加具有科学的“味道”。二、运用统计,寻找事物规律以前曾经听过外校的一位老

4、师上的《豌豆荚里的豌豆》这节课,教学活动屮有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牛探究豌豆荚里有多少豌豆。教师首先给学牛设置了一个问题:一个豌豆荚里有多少粒豌豆?学牛发现没有办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Z后,就想到了把那豌豆荚给剥开,具体的去数一数。而当学牛剥开Z后又发现有的有两粒,有的有三粒,还有的有四粒,很多种可能性,说明豆荚里的豌豆个数是不能确定的,于是教师开始引导学牛,既然没有办法用精确的数字來做出回答,那该怎么办呢?让学牛充分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然后,大家再一起來讨论怎样才能比较科学地明确豌豆荚里豌豆数的范围,直到学牛统一了

5、认识,认为数的豌豆荚要尽量的多一些,这样才能更加准确一些。然后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12个豌豆荚,并II将数的结果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表上。我们小组12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第小组0粒1粒2粒3粒4粒5粒6粒7粒7粒以上在我们所剥的12个蜿豆荚中:0粒种子的有()个;1粒种子的有()个;2粒种子的有()个;3粒种子的有()个;4粒种子的有()个;5粒种子的有()个;6粒种子的有()个;7粒种子的有()个;7粒以上种子的有()个;在自己的纟H.统计表上,你能看出来哪儿粒种子的豆荚比较多吗?比较个人和小组统计表: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教

6、师再把各小组的数据汇总了起来,这样全班就冇了144节豌豆荚,学生在结果面前很快发现,豌豆荚里豌豆的数目人部分是3至6粒。很明显,在这个教学实例中,运用了统计方法来引导学生发现豌豆荚里豌豆数量的规律,而早在三上教材中就有这种方法地应用,就是一把米的统计。我感觉,这一活动的价值其实并不是在于学生明白了豌豆荚里豌豆数量的规律,而真正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从事物中得到的数据具有很人的偶然性,作为客观事物的一种数量表现,是事物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随便剥一•节豌豆荚得到的数忖。要去掉这个偶然性就必须利用这样的方法,统计方法可

7、以尽可能去掉数据所呈现的偶然性,找出统计数据中所隐含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手段,对于学生今后在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图表,将数据分析推向深处Z前谈到学牛在探究活动中经常运用到统计的方法,而对丁一般比较简单的探究问题,学生通过对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事物内在规律,而一些稍复杂的内容,光看数据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样曲线图、分布图等图表的运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在六年级《抵抗弯曲》一课的教学中,学牛通过实验获得了一组关于纸的厚度与所承受垫圈数量的数据,根据教材安排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

8、利用这组数据制作出一•份1111线图,学生而对曲线图会清晰地看到随着纸的厚度的增加,它所承受的垫圈数量也随之增加,1111线不断上升。有老师说,这里不用躺线图学牛同样可以非常顺利地发现这个规律,更何况要教会学牛制作这个曲线图得花费相当量的时间和精力,有这个必要吗?我感觉,单-从这节课來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