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89624
大小:22.7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如何赏识和批评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赏识和批评学生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莎士比亚精辟地提出“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教育智慧,对孩子来说,爱心和教育智慧的体现就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真诚赏识和充满睿智批评的完美结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智商,也取决于情商,其中自信是情商的重要方面,是孩子获得成功的基石。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赏识教育是给孩子以永恒的期待,使孩子相信“我能行”,唤起孩子
2、自信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里的“赏”是欣赏、赞美;“识”是肯定、认可。赏识不等于表扬,是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在平等、民主的沟通过程中对孩子的赞赏和认同。因此,赏识教育的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信任孩子承认孩子的个性差异,相信孩子,坚信每一名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力,每一颗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和阳光,就必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每一名孩子,只要有适宜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一定会发挥自己的专长,成为这方面的人才。宽容孩子宽容不仅是做人的美德,更是教师育人的美德,也是教育的前提。每个
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或学校教育的不当,造成孩子许多问题,如:懒惰、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孩子自身因素之外,家庭、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教师要宽容孩子,要承认孩子的一切表现必定有其缘由的,要多一份接纳与包容,多一份关爱与体贴,错误和差错也是教育的磨练,犯错是学生的自然规律。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一个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寻找发现闪光点,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闪光点充分燃烧。尊重孩子如果说信任与宽容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动力,那么教育真正成功的标志是孩子内心形成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机制。苏联教育家
4、马卡连柯说:“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公民一样,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和义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人格上把学生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平等的基础上,沟通才能真实和畅通,教师的知识才能流向学生。尊重孩子还要还孩子以民主,自由权利,学生只有自由才自主,自主才能自强,在自主中培养独立思考、决断的能力。激励孩子美国教育家詹姆斯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被赏识的渴望。每个人都需要激励,对于孩子更需要激励去引导其成长。”当其成绩优秀时,赞扬他,成绩不佳,但
5、已付出努力时,肯定其努力,在他遭遇挫折困难时,给予分析与支持;在他准备放弃时,倾听他,同情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寻找切入点,鼓舞点,给予支持让其振作,重新出发。在赏识教育下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性格是开朗的,心灵的大门是永远畅开的。孩子是自信的,也是成功的,哈佛天才卡尔•威特,周婷婷的成功无不与赏识教育有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赏识”的同时,不应忽视“批评”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没有批评的教
6、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残缺的教育。“赏识”和“批评”犹如鸟的两翼,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摒弃哪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批评要有方,恰当地把握批评的尺度和艺术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正确地理解“批评”内涵是有效运用批评教育的前提。批评不等于惩罚、棍棒教育,更不是对孩子心理的虐待、歧视、人格的侮辱,让孩子觉得难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是在赏识孩子的基础上的一种善意的提醒,针对孩子所犯的过失,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事理,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教师的批评是为孩子提供了承担责任的机会,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
7、教育的最佳时机,让他们在犯错后的愧疚与不安中接受刻骨铭心的教育。批评要有方教育者要以“赏识”为底色,一视同仁,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平等的桥梁,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批评,在赏识底色上的批评,顾及了孩子的尊严,批评对事不对人,对孩子有赏识之心,批评就会柔和,孩子也容易接受,这种批评是朋友式的善意提醒,是发自内心的关怀,自然会得到孩子的认可和感激。批评也要讲究艺术讲究艺术,批评也可以成为一种赏识,在不伤害自尊的情况下实施批评,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在批评时,要有鼓励的意识,要让他感到你批评他,也对他满怀信心,对他有更高的
8、希望,从而激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恰当的赏识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百倍,朋友式的提醒批评似和风细雨荡涤心灵,叫人诚心接受。“赏识”和“批评”是干预人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方法,只有在热爱孩子正确把握其实质,掌握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就能铺就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培养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