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师德建设

浅谈加强师德建设

ID:44387211

大小:4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加强师德建设_第1页
浅谈加强师德建设_第2页
浅谈加强师德建设_第3页
浅谈加强师德建设_第4页
浅谈加强师德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加强师德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当前师德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21.1现行教育模式将德育与智育割裂开。31.2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职业崇高感。31・3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敷衍,学术浮躁。32.加强师德建设。32・1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的教育。42.2热爱教育,热爱学校。42.3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42.3.1要热爱学生。52.3.2要“塑造”好教师形象。52.3.3要务实避空。62.3.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62.4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多面发展。62.5教书育人塑造人格魅力72.6成为博学教师7

2、2.6.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2.6.2实践出真知72.6.3要终身学习83.结束语8浅谈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刘炎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摘要:在人们的印象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穿着朴素,知识渊博品质高尚,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被喻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当代教师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师德遇到新的冲击与挑战。文章以新的视角来思考教师师德的要求,从分析当前师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如何对待教师职业、如何对待教育对象、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如何以身作则这五

3、个方面,探讨了加强教师师德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要求,对于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师德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古往今来,提到“教师”这个职业,人们都会想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动人诗句;还有辛勤劳作的园丁,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这类的动人称呼。久而久之,教师被人们冠上了神圣,高尚,无私之名,因此,很多人都“慕名”而来,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手拿知识的化身,踏上着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类心灵工程师。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古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其

4、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除了要求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外还要求一定的师德。所谓师德,不仅是指教师职业道德,而且更应该强调个体的社会道德。清华大学的钱逊教授即指出: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广义的师德是指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一个具有教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家庭美德的教师,方是心智、人格各方面都健全的老师,但如今的师德建设却面临着不少的困境与挑战。1.当前师德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

5、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教师在恪守传统职业道德的同时,无可回避地承受着来自社会、受教对象及自身的矛盾冲突和迷茫,面临着新的挑战。1.1现行教育模式将德育与智育割裂开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实行的是教师专职制度,即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由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负责,而专业知识的教授由专任教师担当。这种分工模式能够使教师的职责更明确,教师的教学精力更加集中,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对学生的管理也更加到位。

6、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这样的体制下,在部分教师当中,形成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只是辅导员的任务和工作,专任教师只负责授课的片面思想,忽略了教师通过其日常言行对学生道德情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部分教师只追求科研成绩,而无视自己教育者的身份,从而放松乃至放弃应当承担的育人使命及责任。德育与智育分离的教育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1.2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职业崇高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的诱惑因素越来越多。教师在对待奉献与索取、谦让与竞争、理想与实惠、奋斗与享受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也不同程度受到

7、一定的影响。而教师的这种不同价值取向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特别是许多院校当前青年教师仍占有相当的比例,部分青年教师在上岗前,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仅仅将“当老师”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人生理想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因而,部分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不能“为人师表”,更不能无私奉献,更有甚者仅以待遇收入作为唯一标准,与他人攀比,进而将抱怨的情绪带入教学工作中,丧失了作为教师的职业崇高感,导致教师职业世俗化,使教师丧失在学生中的权威性。1.3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敷衍,学术

8、浮躁教师属于专业性技术职务,需潜心钻研才能精通业务。如果心态浮躁,不甘寂寞,势必造成急功近利、治学失范。育人意识不强、奉献精神不够、科学作风不实等问题由此产生。如果教师对于自己的人生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崇高的追求,不肯花心思气力来提高专业修为和业务水平,是不会教出优质学生的。在这个意义上,教师需要点清高,洁身自好,抵御流俗侵蚀,才能增强教师对于信仰的坚定和对于远大理想的追求。上世纪20-30年代如同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鲁迅等大师级名师,正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