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学生版)缺答案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学生版)缺答案

ID:44337488

大小:307.3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1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学生版)缺答案_第1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学生版)缺答案_第2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学生版)缺答案_第3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学生版)缺答案_第4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学生版)缺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学生版)缺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0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屈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Z气”,侣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2、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朿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03.(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04.(2016届山西太原高三下期模拟试题(一)文科综合历史卷)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05.

3、(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25分)材料一社会救济是屮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力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屮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耍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一一摘编自邓云特《屮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

4、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屮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

5、有哪些发展。(7分)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01.(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02.(2016届四川宜宾县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发展变化,结合下面书影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上编崩湊篇第—章貝揣学说发难“”””””

6、””25第二童巨然灾异作崇“””28A.孔孟儒学B.汉代经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03.(2016届四川成都高三第三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茁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Z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A.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B.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C.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04.(2016届湖南常德高三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

7、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05.(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37)“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一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

8、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材料二严复认为:“西Z教平等,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