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学综述

中国文献学综述

ID:44325317

大小:4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0

中国文献学综述_第1页
中国文献学综述_第2页
中国文献学综述_第3页
中国文献学综述_第4页
中国文献学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献学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献辨伪学综述一、引言辨伪是指针对有真伪问题的事和物进行鉴别辩证以区别真伪的一种考证方法,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辨伪指涵盖一切事物,而狭义的则为针对典籍文献的真伪的鉴别考察。中华文明绵延五千载,传统文献浩如烟海,然其中伪书甚多,这给中华历史、文化的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阻碍了古籍整理、文史编撰、治学研究等文化进程。因此,文献辨伪呼之欲出且获得了飞跃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与目录、版本、校勘等学科并列的文献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历史文明的研究进程,与此同时它还创设了去伪存真,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其对中国传统与现代文明都意义深远。鉴于郑教授未对辨伪学这部分做一个详尽的介绍,而

2、它与目录、版本、校勘等分支同等重要,余以为不宜忽略,特至图书馆查找关于辨伪学的相关书刊,作此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纵观各参阅书籍,其对辨伪学的介绍及研究都着眼于三大方面的研究:辨伪的理论(包括伪书的定义、辨伪的意义),辨伪方法,辨伪历史。现我们亦以此为主线,对其综述介绍:一伪书的定义及产生之因1、伪书的定义:辨伪,首先当明确何为伪书。张大可先生在《中国文献学》中提到伪书即为:“凡作者姓名或著作年代不可靠的古代文献。”而董恩林主编的《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中则更为精辟地指出:“伪书就是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造假的典籍。”胡应麟按伪书形成的原因和形式将其分为20种(详见胡应麟

3、先生的《四部正讹》),梁启超则在《古书真伪及年代》中将其归为10种情况:(1)全部伪;(2)部分伪;(3)本无其书而作伪;(4)曾有其书,因轶而作伪;(5)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伪;(6)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人名皆伪;(7)内容、书名皆不伪而人名伪;(8)盗袭割裂旧书而伪;(9)伪后出伪;(10)伪中益伪。然伪书很多,各家的分类方法不同(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华书局,1955年,第15——17页)2、伪书产生之因,多数文献学者皆持以下观点,大致归为六点:1、托古,古人向来尊古而贱近,厚古薄今,例如《易》托名于伏羲,《本草》托名于神农,《礼》托名于周公;2、邀赏。历代战乱

4、后统治阶级为恢复文化,耗以重金求书,难免有投机取巧之辈借以牟利,如汉朝张霸伪造《古文尚书》;3、为争胜,主要体现在学术论争中位压倒对方而采取的作伪书或篡改古文;4、炫名,为名扬天下而伪造古书;5、诬善,因政治因素,封建士大夫明争暗斗,互相诋毁对方,不惜以伪造古书为武器。如唐代牛李党争时,李德裕门人撰写了一部《周秦行纪》,却题为牛僧孺所作。6、掠人之美,换而言之即为剽窃。这是文献学发展至今所归纳出的较为完备的产生之因。3、辨伪之重要意义:中国古代伪书甚多,明人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做了统计:“余读秦汉古书,核其伪几十七焉。”,清龚自珍在《家塾策问2》有言:“伪书不独后世有之也,

5、战国时人或依托三皇五帝,或依托周公矣”。清末张之洞说得好:“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伪书伪文已给治学读书造成极大危害,清人姚际吧辨伪存真看为“读书之第一要义也”。由此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了辨伪之重要性了,至于辨伪之目的,现在多数文献学者都赞同以下两点看法:其一、恢复古书原貌,使读者不受赝品的蒙蔽;;二、考辨清楚伪书面目,恢复它的原有价值。张舜徽先生说的很好:“学者如遇伪书,而能降低其时代,平心静气以查其得失利弊,虽晚出赝品,尤有可观。”当我们辨明了时代与作者后,可将之并且更好地使其成为我们的工具书。二、辨伪的方法辨伪法为辨伪法的核心,当今辨伪学的理论基础即出于对前人的辨伪经验

6、的总结。最早对辨伪方法作出系统全面的总结的应算明人胡应麟,他在《四部正讹》中提出了八种方法:“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这是胡应麟先生的精辟言论,开辨伪方法总论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梁启超先生则是辨伪方法总结的另一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十二条公例,六大方法,具体可归纳为:1、利用目录知识辨伪。换而言之即从书目上一一考据。古书大多有其序或著录或于其他书中有所记载,比如汉书不见于《隋书经籍志》,那其真伪性就有待商榷。

7、1、利用逻辑常识辨真伪。这主要包括对书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地名、当时人的风俗习惯以及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如《管子》一书,对于齐国国君小白只有“齐桓公”之称,却无“齐君”的别称,那其真实性就有待考证了,起码管仲卒于齐桓公之前。2、利用文体,语言常识辨伪。语言习惯,文体形式皆有所差异,可据此辨别伪书。如《尚书》二十八章皆费解难懂,念上去极为拗口,而后出之《古文尚书》却朗朗上口,文字通顺,通俗易懂,绝非三代前所有,亦非汉前文人之风格,事实上为晋人之文风,其伪造痕迹暴露无疑。3、利用学术知识辨伪。一个时代有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