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文本解读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文本解读

ID:44322917

大小: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文本解读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文本解读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文本解读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文本解读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文本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文本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桥》文本细读桐乡市崇福镇芝村中心小学陈晓红《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的第16课,课文讲述了一位村支书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时,以自己的威信、果敢和大公无私,让受困的一百多号村民脱离险境。让人感动的是,老汉在危险面前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最终,他和儿子牺牲在肆虐的洪水中。本单元的主题是感人的故事,一共四篇课文,前两篇是发生在战争时期的感人的故事,第四篇是一个小孩的感人的事情,习作也同样是写感动的事情,在单元导语中要求除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初读这篇作品的时候,

2、说实话我是抗拒的,短短的512个字很快读完,为他的结局有些唏嘘,但更多的感觉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在宣扬作为老党员的老汉是多么高风亮节、大公无私,小伙是多么自私,深深怀疑这是一篇应景的小小说,对于这样高大上的作品,自己好像找不到如何去向学生表述这种感情,直说太苍白,绕个弯,又觉得最后还是会回到把金灿灿的八个大字,难办实在是难办。再读时,感觉好像有多了一些别的一些东西,看到了老汉在指挥时的果断,也看到了他把自己的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的毫不手软,在那个紧急的时刻,他没时间犹豫,一切都是本能的反应,当他们村民都撤离的时候,他的身

3、份有变成了父亲,他作为一个父亲让儿子先走,把他“推”上木桥。小伙也不那么自私,因为在生命受到威胁的那个时刻,逃生时人的本能,旁人无权也无从去指责,反而小伙是一位孝子,同样是那个“推”的动作,看到一个为人子该有的姿态,三读时,看到了藏在感情后面的一个个语言的点,小小说的感知,用词的精妙,动作、神态的到位,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那越来越紧张的氛围描写,那短句的灵活运用等等,包涵的语言点太多,感觉都要讲,难于取舍,但又不知如何与文章教学串联起来,一头雾水。一、关于作者谈歌,原名潭同占,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4、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1970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做过锅炉工、修理工、车间主任、地质队长、机关秘书、宣传干部、报社记者、政府副市长等职务。迄今共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计有150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译成法、日、英等文字介绍到国外。曾获《当代》《十月》《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奖,一些作品也曾被改变成电视剧和电影。浏览谈歌的小说目录不难发现,从1990年开始2010年是他作品的高产期,尤其是90年代。谈歌被称为河北“三驾马车”之一,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民的生活、生命的况味和一直,表现了对人民深

5、切地同情、理解和赞扬的情感态度,弘扬传统美德,展示人间正气,从道德层面上开掘生活的真善美,在情感上和理念上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这与他最初几年的生活经历应该有很大的关系。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作品的倾向性。在处理人物命运的时候又往往对“好人”作悲剧性处理,这是因为“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即崇高感,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6、说实话,对于谈歌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是完全不认识,即使曾经可能看到做课文下面的名字,我也只是一扫而过,他没有老舍、季羡林、林语堂、林清玄、林海音他们有名,老师也没特别地介绍过这位现代作家,我不太会去专门找他的小说来看。后来,备课时也只是找了一些短片小说来看,感觉他的作品更多地是歌颂,但主人公大多是悲剧收场,有的先抑后扬,有的先扬后抑,往往结尾是把美好的东西活生生的毁掉,《桥》是这样,《绝桥》亦是如此,结尾震撼而令人惋惜。二、关于改编《桥》是从谈歌的作品改编而来的,在谈歌的简介中试图找到名为《桥》的小小说,可惜没找到,于

7、是不能断定名字是原名,还是改编的。试着在网上找他的原文,幸而找到,自己一厢情愿地当他是原文,都开始了一场对比。1.第二自然段,课文中是“势不可当”,而我找到原文是“势不可挡”。进行查阅发现两个成语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形容来势凶猛,不能抵挡。势不可当出自《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势不可当”和“势不可挡”都是正确的。“当”和“挡”属于通假字。但一般多用“势不可当”。“当”在这里的读音为一声,在《现代汉语词

8、典》“当”的众多解释中有这样一条:[当]<书>阻挡;抵挡:锐不可当、螳臂当车。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教材对于用词准确性的修正。2.第三自然段,课文中是“村庄惊醒了。”而原文是“工地,惊醒了。”课文把“工地”改成“村庄”,可能是出于更能让学生接受的角度考虑的,毕竟谈歌熟悉“工地”但是学生不熟悉。但我觉得“工地”后面的逗号就不用省略了,变成“村庄,惊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