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ID:44312056

大小:1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1页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2页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3页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4页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200323,交通运输工程有关二级专业代码与名称:082304,载运工貝运用工程;082320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082324,交通设备与信息工程一、学科优势与特色载运工貝运用工程、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交通设备与信息工程3个二级学科,均是以交通运输的载运工具为对彖,围绕保证运行安全、改善环境条件、提高运用效率这三方面交通运输的核心内容,对载运工具的性能开展研究,但重点不同。学科涉及同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和传热学、机械匸程、材料科学、电了科学与技术等多门学科,其发展将充分依托这些学科取得的最新成就,并与相邻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

2、信息少控制以及交通运输管理等学科协调并进。我校3个学科的主要研究対象是轨道交通的载运工具,包括:铁路干线的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铁和轻轨)以及轨道交通重人技术创新的磁浮列车,与国家“屮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I-五”期间科技发展重点任务相一致。长时期来,我校在轨道交通载运工具方而的研究,一肓以国家轨道交通发展的更人需求为导向,根据铁路干线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发展轮轨、磁浮高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新形势,先后开拓了“列不空气动力学”和学科前沿的“列车多体耦合碰撞力学”国内两个最新领域的研究,现成为国内唯一主持这两个新领域研究的单位,是国产流线型、轻量化、耐

3、冲击吸能安全车体研制技术的发源地;在原有铁路高校中是唯一从事客车空调和冷藏运输研究的单位;在列车运行控制与安全监测领域,为工产企业先后研发了恢路货运列车超、偏载动态实时检测系统,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等多种列车运行控制与状态实时监测以及工厂需要的机车车辆关键部件性能检测装置,在学科新研究领域配套测试技术的开发、小波分析及其T程应用、多传感器融合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分析处理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惯性重大事故成因方血,貝有较强的实力,曾多次成功地做出切合实际的定论;拥有“列车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白主研建国际领先水平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模拟动模型试验装置”和国内交通行业

4、屮唯一能实时测定撞击力的“车辆部件碰撞试验装置”。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铁路行业、汽午行业、城轨行业和模具行业。综上所述可见,3个学科能紧随我国轨道交通的鼓新发展,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学术研究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其研究成杲不仅可用于轨道交通,也可用于其它地面交通运输行业。二、培养目标应具有良好的道徳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具有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三、主要研究方向(一)载运工具运用工

5、程专业(二)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专业(三)交通设备及信息工程专业01列车车体现代设计方法02列乍撞击理论与安全运输03列车制冷空调与冷藏运输04列车空气动力学05列车撞击理论与应用06机构设计•运动仿真07曲血造型设计与制造08铁路机械化养护09可靠性理论与应用10列车运行品质研究11千辆运行工况监控与故障诊断12工程机械结构分析13工程机械电液系统检测与控制14载运工具智能测控技术15提速与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分析16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及图像处理17列车空气动力安全与降噪18列车多体耦合撞击动力学19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噪声20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环境21长人隧道列车运行安全与

6、舒适性22列车运行动态响应与舒适性23设备性能监测与实时诊断24交通安全及环境规划管理25可靠性工程26列车脱轨分析与防止技术27机车传动可靠性研究28车辆安全为技能技术29列车运行可靠性分析30交通安全监测与控制31新型高效环保节能型交通运输装备32交通运输设备产品信息化33交通设备数字化设让及制造34交通设备智能控制技术研究35交通运输设备智能运行控制36交通运输设备智能维护37交通运输信息化运用管理38CAD/CAE/CAPP/CAM39交通设备可视化数字化设计及制造40复杂曲而数控加工理论与技术41模具现代设计制造方法与技术研究42载运工具润滑理论与方法43交

7、通设备状态监测及智能维护44交通设备运行控制及系统仿真45载运工具润滑状态CAT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学制为2.5年,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硕士生分两阶段完成学业。在学的最长时间为4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应在40周以上,要求修满的总学分在33学分以上。五、课程设置(表见下页)根据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但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一•般不超过17学分(不包括《形势与政策》、《学术研讨》)。最终修满的总学分在33学分以上,其中学位课学分为20-23学分。对于跨学科或同等学历人员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木学科大学木科生阶段2门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其学分不计入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