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疏肝滋肾法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疏肝滋肾法治疗女性寻常性座疮的临床疗效观察疏肝滋肾法治疗女性寻常性痙疮的临床疗效观察痊疮是一种有关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痙疮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达70%〜87%[1]。rfl于女性患者对自身耍求相对较高,J1耍求治疗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在临床中针对女性寻常性座疮患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用疏肝滋肾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58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皮疹严重程度依据《中国痊疮治疗指南》[1]分类法。治疗组30例,2级15例,3级12例,4级3
2、例,年龄(24.03±5.98)岁,病程(43.13±34.11)个月;对照组28例,2级14例,3级10例,4级4例,年龄(23.83±6.32)岁,病程(45.13±32.51)个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符合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寻常性座疮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属于肝郁肾虚型。主要症状:面部见红色或暗红色丘疹,粉刺,或小脓疱、结节,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细弦。伴有月经前皮疹加重、乳房胀痛、心烦、失眠,大便干、小便黄。1.3纳入标准:①符合座疮诊断标准及屮医辨证
3、分型者;②在近一个月未有系统或局部使用对痊疮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史。1.4排除标准:①仅有粉刺的1级痙疮;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肝、肾、内分泌及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④职业性座疮或碘、漠等引起的药物性座疮;⑤1个月内已使用其他治疗座疮的中西药物。1.5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疏肝滋肾方,基本方组成:柴胡10g,郁金10g,女贞子10g,淮山药10g,知母10g,黄柏10g,白花蛇舌草15g,黄苓10g,生地10g,丹皮10g,丹参15g,甘草5go脓疱明显者,可加用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连翘15g;有结节者,可加夏
4、枯草15g,皂角刺10g;便秘者可加用制军10g,决明子15g;皮肤油腻者可加用茵陈蒿10g,土茯苓15g,山楂15g;经前乳房胀痛者可加用制香附10g,延胡索10go按常规方法煎煮,早晚饭后温服,同时外用达芙文(0.1%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商品名仁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0.15g/粒),1粒口服,2次/天,外用达芙文(0.1%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两组均详细交待外用药物使用时需注意事项,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忌辛辣刺激食物,禁用其他药物及化妆品。治疗前后检测血、尿
5、常规及肝肾功能。1.6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2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3]。痊愈:服药后皮损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无新发皮疹;显效:皮损减少70%以上,偶有新疹出现;有效:皮损减少30%以上,仍有新疹出现;无效:皮损减少不足30%或反而增加。3结果3.1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其中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28例,其中痊愈7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治疗组虽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o3.2不良反应
6、:治疗组30例患者口服药物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患者服药后岀现恶心,停药2天继续用药后消失。外用药物治疗两组共有5例出现局部皮肤潮红、脱屑,但不影响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无异常。4讨论座疮是一个多因素性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雄激素作用,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及炎症反应等有关[2]。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抗生素、维A酸、抗雄激素等药物,此类药物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如异维A酸虽然能有效抑制皮脂腺分泌,但因其口服具有致畸、皮肤干燥
7、、血脂升高、光敏等副作用,限制了应用范围和服药时间。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则导致耐药座疮内酸杆菌株不断出现,使临床疗效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座疮的治疗仍是临床上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发挥中医药特色,寻求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座疮属于祖国医学“粉刺”范畴,古代医家多认为木病是由于肺胃血热上熏头面所致。如《外科止宗》曰:“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O《医宗金鉴》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o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是由于素体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代谢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或因饮食不节,
8、偏嗜辛辣肥甘油腻Z品,H久则中土运化不畅,助阳生湿化热,湿热循经上蒸,外发面部而成;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脾虚失运,化湿乞痰,痰瘀互结,致使皮损FI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