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

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

ID:44305520

大小:234.47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0-20

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_第1页
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_第2页
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_第3页
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_第4页
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书面材料”是古代校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校讎的对象,即同一种书的不同抄本或刻本。现代校对学的“书面材料”,是指现代校对工作的对象:编辑发排文本(原稿);校样。为什么要研究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和规律?用一句话来回答:为了更有效地将各种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图书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对象一精神消费对象。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敝,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用,用之不敝,取之而不竭……惟书乎

2、。图书与生活消费对象的本质区别:图书是思想文化信息载体,通过传播思想文化信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塑造灵魂的作用。图书在消费过程中,由于其超时空的特质,具有重复使用、世代传承的价值。图书里的思想文化信息,是通过文字符号表达的。南朝梁•刘勰: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心,指思想,思想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要依靠文字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规律及编校防范“书面材料”是古代校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校讎的对象,即同一种书的不同抄本或刻本。现代校对学的“书面材料”,是指现代校对工

3、作的对象:编辑发排文本(原稿);校样。为什么要研究书面材料出错类型、原因和规律?用一句话来回答:为了更有效地将各种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图书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对象一精神消费对象。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敝,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用,用之不敝,取之而不竭……惟书乎。图书与生活消费对象的本质区别:图书是思想文化信息载体,通过传播思想文化信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塑造灵魂的作用。图书在消

4、费过程中,由于其超时空的特质,具有重复使用、世代传承的价值。图书里的思想文化信息,是通过文字符号表达的。南朝梁•刘勰: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心,指思想,思想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要依靠文字来记录。清•戴震:经所以载道、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明词者,字也。学者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用字用词的错误,即使是一字一词甚至一个符号的错误,都可能影响图书载道、明道的功能,影响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古代学者把错误很少的书称作“善本”,而把错误较多的书称作“错本”。宋•陆游:错本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

5、为愈也。他主张:出错书不如不出书。因此,图书出版要求:把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要消灭一切差错,就必须了解书面材料出错的类型、原因和规律。探讨三个问题:书面材料出错类型;书面材料出错原因及规律;编校工作怎样防范差错。一、书面材料岀错的类型1•文字差错2.词语错误3.语法错误2.标点符号错误3.数字使用错误&量和单位使用错误7.版面格式差错8.事实性错误9.知识性错误10.政治性错误1・文字差错文字差错包括:错字、别字、漏字、多字、互倒、错简、错繁、异体字、旧字形、汉语拼音拼写错误、外文不同文种字母混用

6、和大小写、正斜体使用不当等。错字:像字但不是字叫做错字。鼻聚恭步自取共止畀(开)乘(众)小、(心)止(倒写)卄豕水少别字:是字但用在此处不当,即当用甲字却误用了乙字,这乙字叫做别字。如:(括号内为正字,括号前为别字)对奕(弈)脍灸(炙)走头(投)无路偏(褊狭)沾(玷)污悠(优)哉游哉粗旷(犷)响(向)往汗流夹(泱)背发韧(轲)渲(宣)泄一股(鼓)作气霎(刹)那简炼(练)变本加利(厉)2.词语错误常见的词语错误:(1)错用词语;(2)褒贬不分;(3)错用成语;(4)异形词选用失当。错用词语①那是一个寒风料峭

7、的冬日,我们身上穿着大衣,还是冷得瑟瑟发抖。错用“料山料峭是形容“微寒”的,一般用于形容初春气温。形容严寒可以用“凛冽”。②这位莘莘学子终于走进清华大学。错用“莘莘”。莘莘义为“众多众多”与“这位”是矛盾的。③周边文化向中原地区辐射。错用“辐射”。辐,车轮中的辐条。像辐条那样由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的现象称作“辐射”。周边文化影响中原,不能称作“辐射”,可以改作“渗透”。褒贬不分①某扌艮提倡创新的文章的标题:要当始作俑者欲褒实贬。“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2后

8、世用作成语,比喻倡导恶劣风气的人。②某报用标题质问中国女足:差强人意为哪般?欲贬实褒。“差强人意”出自《后汉书》(刘秀称赞大司马吴汉):“唯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差,作“甚,殊”解;强,作“起,振奋”解。差强人意,原义“很能振奋人的意志”。后世用作成语,含义为:令人比较满意。差,比较;强,满意。成语错用要判断成语使用正误,必须了解成语的特点。成语有两个特点:结构的定型性;意义的完整性。成语的结构成分和构成方式比较固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