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04548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社区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治疗的14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74例观察组和74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实施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干预,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血液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o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
2、施有效的社区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干预;治疗;影响近年来,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据WHO数据统计表明,成人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在8〜18%。高血压疾病已逐渐发展为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耍原因之一O因此,为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需要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干预,取得较好干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治疗的148例咼血压患者作为
3、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1]o平均将其分为74例观察组和74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女32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9.2±3.4)岁;I度35例,II度24例,III度15例;对照组:43例,女31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9.5土3.7)岁;I度34例,II度22例,III度18例;排除伴有精神类疾病、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神志不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所有患者入
4、院后,均采用常规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干预,主要将《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作为主耍依据。1.3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或者下降大于lOmmHg,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llg;有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不超过lOmmHg,但恢复到正常状态,收缩压下降为l(T19mmHg;无效:患者的血压无改善甚至升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杲,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
5、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54例,占73.0%,有效18例,占24.3%,无效2例,占2.7%,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患者显效42例,占56.8%,有效13例,占17.6%,无效19例,占25.6%,总有效率为74.4%o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2.2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对比()组别时间SBP(mmHg)DBP(mmHg)观察组干预
6、前131.1±23.287.2±9.13干预后128.5±18・5*#80・2±12.0*#对照组干预前132.7±19.982.6±12.2干预后132.7±21・4*82.5±12・0*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o3讨论3.1健康宣教首先,对所有患者制定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姓名、年龄、身高、血压、体重、主要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生命体征、治疗情况以及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并在社区内运用举办高血压疾病讲座、播放高血压疾病教育录像以及发放高血压疾病知识宣传材料等
7、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并使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注意事项、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表现、服药注意事项、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处理等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指导高血压患者形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3.2心理干预高血压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积极作用,能够加快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因此,要注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如鼓励高血压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加适度家务等,进而有效调节自我心理;对高血压患者讲解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疾病预后产生的影响。最终使
8、患者能够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增强疾病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3.3加强锻炼对高血压患者自身状况进行评定分析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如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快走、散步、做广播操以及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另外,注重运动过程中和运动过后的感觉,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后以患者睡眠质量好、食欲好以及身心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