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

ID:44302727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_第1页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_第2页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计算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计算教学浅谈小学计算教学数学课堂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才能有助于学生认知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呢?教学中,教师耍能够思考和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与学生学习的现实,需要多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可理解性和潜在的价值,还需要我们统领身边已有的、现有的和将要的学习资源,尽显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优化认知结构。一、起因在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我请教了学校负责教学的领导,他说:“你究竟以怎样的方式传达着怎样的学习任务呢?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用教材的

2、过程具有数学意义呢?这些都涉及到提高数学课程实施的问题核心,能否对这些问题有准确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你对“笔算乘法”教学内容实施方式的确认。带着这些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二、分析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着重思考了以下三个问题:(一)、乘法竖式的写法需要学生探究吗?(二)、每节课都要走“创设情境一一建立模型一一拓展和应用”的教学流程吗?(三)、理解“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支点在哪里?通过以上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1.联系生活实际,深刻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增强学习兴趣。2•以自主探

3、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切实经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3.把计算和估算结合起来,以估算促计算,以计算促估算。三、对策基于以上分析,我着重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对“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开始了磨课:(一)、教什么遵循精神与教材意图我做了以下设想:首先是对教材主题图的突破。教材主题图上显示一盒12支彩笔,有这样的3盒,而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要突出几个十和几个一与一个数相乘,要结合图理解计算方法的内涵。因此,我对主题图就进行了修改,把一盒12支彩笔装改成一捆10支的铅

4、笔。苴次是教学方式的突破。为理解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我充分利用主题图与学过的口算方法及其今天所要学的笔算乘法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板书的形式体现计算方法的实质性意义。最后确定课的教学流程。提供教学信息(主题图),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导入新课,抓住12X3二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讲评并沟通图、口算方法、竖式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巩固笔算的计算方法,在此引入21X3=在复习此题计算方法的同吋,与12X3二进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目的达到意义的巩固。接着围绕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练习。我的思考:想交给

5、学生什么?最大的想法通过解读、演绎教材文木内容,凸显数学课程内涵,让纯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已接受的教育形态,是静态文本信息转化为动态生成信息。因此,教学设计主要结合教材做了“数学化”的处理,显露笔算乘法数学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对学生“学习化,,的产生有了很好的接纳功效,使数学课程的实施植根于学生的认知土壤,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原本味。(二)、怎么教关注意义与课堂现实1、引入师:三位同学为汶川灾区捐铅笔,第一位同学捐了10支;岀示:这一捆就是10支,贴在黑板上。第二位同学捐了(出示实物)12支;是

6、1个十,2个一;第三位同学捐了(出示实物)14支;是1个十,4个一;师:根据这三个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捐了多少支铅笔?(板书)师:真能干,跟老师想的一样,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生1:10+12+14二生2:10X3+2+4二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3:10X4-2-4=生4:12X3=你是怎么想的?生:就是把14支铅笔的两只移上去,就变得一样多,都是12支。师:边演示边说:这种方法是“移多补少”法,在以后数学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碰到。现在经过“移多补少”后,每个小朋友就捐的一样多了,要求

7、一共捐了多少只,可以用乘法计算,齐读:12X3二2、展开师:12X3=的结果是多少?学生独立尝试。板演反馈:生1:12+12+12二36生2:10X3=302X3=630+6=36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3:师:6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生:2乘3就是6个1,所以要写在个位上。师:那3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生:3表示3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今天与昨天学的口算乘法有什么联系呢?师生合作:这竖式中“3”相当于口算方法中的什么?和当于主题图屮的哪一部

8、分?请你找到后圈一圈。这竖式屮6呢?小结:笔算乘法中的计算方法。我的实践反思:在课堂实践中,教给学生什么?怎样突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应该朝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去教:(三)为何教尽显联系与区别于是,我再次反思并研读教材后发现,如果要将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做纵向挖掘和拓展,寻求更深的背景理解以帮助学牛达到“真懂”的话,需找到学习的知识点在今后或木单元的共同点,进行有联系和区别的纵向交流、组织和发展,试图建立知识板块和知识群。对新课的教学,有了同行的肯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