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外耳道耵聍取出术100例临床应用

耳内镜下外耳道耵聍取出术100例临床应用

ID:44295180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耳内镜下外耳道耵聍取出术100例临床应用_第1页
耳内镜下外耳道耵聍取出术100例临床应用_第2页
耳内镜下外耳道耵聍取出术100例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耳内镜下外耳道耵聍取出术100例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耳内镜下外耳道盯盼取出术100例临床应用耳内镜下外耳道盯聆取出术100例临床应用关键词耳内镜;外耳道OT宁耳内镜在耳科及耳神经外科推广应用,为传统耳科较为简单的诊断方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辅助手段,提高了门诊的诊断率。使以前需耍住院的许多外耳道疾病的治疗,转变为门诊诊断、治疗,减少了传统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本文采用耳内镜下联合负压吸引器外耳道盯聆取出,对患者术屮的感受进行冋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来源于2008年7月'2009年7月,因外耳道盯聆栓塞引起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

2、胀等到我院就诊患者200例(200耳),6岁、81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男65例,女35例。采用耳内镜下联合负压吸引器外耳道打聆取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1.2治疗方法治疗先用5%碳酸氢钠耳水(耳丁聆水)自行滴耳3~5天,使其软化。对照组100例(100耳)取坐位,额镜照明下,温热生理盐水接有朔料管的50ml的注射器置于外耳道口,向外耳道后上壁方向冲洗,直至盯聆冲出为止,若盯聆较硬不能冲出者用膝状蹑或盯聆钩取出。治疗组100例(100耳),取仰卧位患耳向上,在耳内镜监视下采用负压

3、吸引器接一次性使用直径3mm^2.5mm塑料吸管将盯盼吸出或用膝状银或盯聆钩取出。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1・4评分标准:0分:完全无疼痛,无眩晕和恶心、呕叶,无出血1分:轻度疼痛,可忍受,轻度眩晕,无恶心、呕吐,出血量0.2~0.3ml2分:疼痛明显,可忍受,觉眩晕、恶心,休息15分钟好转,出血量0.5ml3分:剧痛,眩晕明显,伴恶心、呕吐,出血量lml以上。2、结果治疗组中患者盯聆均一次取出,术中患者自我感觉评定,其中耳道出血2例,无一例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

4、状。对照组肛盼冲洗结合器械取出因盯聆较硬冃在深部未能…次性冲出8例,其中耳道出血30例,眩晕30例,眩晕伴恶心、呕吐5例。两组患者感觉评定见下表:3^讨论肛盼栓塞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外耳道软骨膜部皮肤盯盼腺的分泌物,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及粘附灰尘或异物等作用.盯聆干后成为碎屑或薄片,随咀嚼,说话等下颌关节活动而不断脱落排出•如盯聆聚集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称盯聆栓塞。患者常因肛盼堵塞外耳道,出现耳闷胀不适、听力下降或耳鸣等症状就诊,耳镜检查外耳道内有棕黑色团块,触Z很硬,与外耳道壁可

5、无间隙,处理的唯一办法是取出Wo传统的外耳道冲洗结合器械取出方法,视野不清操作盲目,并刺激外耳道和鼓膜,亦可能刺激部分敏感患者内耳和前庭,引起眩晕和恶心、呕吐。冃未必能一次性清除干净,病人疼痛,耳道出血较常见,故患者不易接受。而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耳内镜具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不同视角、损伤小等优点,在耳科疾病的诊治中得到广泛应用[1]o耳内镜下联合负压吸引术取出盯聆其优点是图像视野清晰,能清楚地观察到盯聆与外耳道各壁及鼓膜的紧贴程度[2],可避免器械与其接触,造成耳道或鼓膜受损,且可在门诊

6、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执行。作者认为,耳内镜下采用负压吸引盯盼,吸引管、吸引负压的选择,以及操作过程中采用脚踏板控制吸引机开关,并控制吸引管不与外耳道及鼓膜接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胶吸引管,有3号(直径3nmi)和2号(2.5mm)两种,根据外耳道宽窄不同而选择不同型号的吸引管,吸引负压通常在0.02〜0.04mpaZ间,能吸紧盯聆为宜,压力不能过强,以免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吸引管应进入耳道接触軒聆后才踩下脚踏,产生负压,将盯盼吸除避免因负压作用外耳道皮肪内陷入吸引管腔,既不能有效吸引軒盼,

7、又会造成耳道损伤。本文100例耳内镜下HJ耳宁取出术,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安全,能更好的找到手术的安全进路,避免了外耳道壁的不必要损伤,并能更好地保护鼓膜。随访1年无并发症出现,治疗效果好,深受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粟红燕,郑力维,张小平,等.耳内镜在门诊外耳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四川医学,2008,29(10):1391-1392[2]张静虹,张义芝,张学琴,等.内窥镜在盯聆栓塞取出中的应用•宁夏医学杂志,2003,25(6):367^36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