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ID:44293286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1页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2页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3页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至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285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行显微手术夹闭,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及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手术期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随访半年后分析两组的MBI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良好恢复,两组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

2、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期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弹簧圈介入栓塞;脑动脉瘤;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IR65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7(c)-0063-03脑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起病急,风险大,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控制

3、[1-2]o目前,尚无治疗脑动脉瘤的药物,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的唯一手段,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如今,大部分颅内动脉瘤均采用微创手术方法,只需要在股部用针穿一个2〜3mm的小口,通过股动脉将微导管和导丝插入脑动脉瘤内,再通过微导管输送微弹簧圈等逐步填塞动脉瘤腔,直至完全闭塞动脉瘤,达到治愈的目的。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285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285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行DAS检查,均提示有蛛网

4、膜下腔出血,同时伴随有头部突发性剧烈疼痛等症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0例,男85例,女55例,平均(56.3±7・2)岁,按Hunt-Hess分级其中I级13例,II级31例,III级69例,IV27例;对照组145例,男83例,女62例,平均(55・4±6・3)岁,按Hunt-Hess分级其中I级16例,II级33例,III级71例,IV级2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观察组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给予微量泵入尼莫地平、气管插管、全

5、麻,麻醉成功后,经股动脉穿刺,给了患者肝素全身肝素化,依据动脉瘤的位置和动脉直径的大小将导引导管置于患侧颅内动脉内,通过导引导管输入微导管,微导管头端置于动脉瘤腔内,沿微导管通过电解或水解方式将合适的弹簧圈释放在瘤腔内,直至动脉瘤栓塞完全致密填塞。术中行全脑血管造影,掌握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动脉瘤瘤体情况,确保弹簧圈填塞完全。介入栓塞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控制脑血管痉挛及调整血压,此外,为防止瘤颈部或其他部位形成血栓还可适当给了阿司匹林或抗血小板药物实施抗凝血治疗[3-4]o对照组患者行显

6、微手术夹闭治疗,开颅显露侧裂池,缓慢释放脑脊液,显微镜下充分将颅底动脉瘤与其周围组织进行解剖分离,待动脉瘤充分显露后再行动脉瘤颈夹闭处理,术后给予常规消炎、止血等处理。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统计两组患者死亡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术后恢复吋间、手术期间出血量,随访半年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标准对H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判定[5],以100分为满分。①$60分,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②40〜59分,中度功能障碍,患者生活需要帮助;③21〜39分,患者重度功能障碍,依

7、赖明显;④W20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赖。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两组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l)o2.2两组MBI评分的比较观察组MBI评分为(97.3±10.2)分,对照组MBI评分为(96・7±9・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2.3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手术

8、期间出血量的比较观察组手术期间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8.36±0.96)d,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6.44±0.8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3讨论显微手术作为治疗脑动脉瘤的“金标准”,治愈率高,临床效果显著,但由于治疗中需要开颅,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易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限制了患者的适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