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92733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骶髂关节结核的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舐骼关节结核的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紙骼关节结核的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摘耍目的:讨论舐骼关节结核的X线诊断价值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骨氐骼关节结核患者未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X线及CT检查方法,比较两方法检查结果差异。结果:X线诊断符合率77・3%低于(3丁诊断符合率88.9%(P<0.05),但在关节间隙改变、骨硬化及骨质破坏方面有着较为理想的检测准确率。结论:紙骼关节结核误诊、漏诊率较高,X线诊断有特殊的影像学特点。且便捷、快速,能够有效的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关键词紙骼关节结核X线检查CT紙骼关节结
2、核为常见的骨关节结核之一,有研究报道其约占全部骨关节结核的5%〜10%[1],但是容易与骨氐骼关节的其他病变混淆,误诊率和漏诊率极高[2,3]o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的特点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22例紙骼关节结核的X线诊断结果并与CT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X线诊断及临床表现的特点,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3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紙酩关节结核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15〜42岁,平均31.5±5.4岁,病史1〜11个月,平
3、均病程6.3±2,4个月。临床表现:主耍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腰紙部、臀部疼痛,存在渐加重的跛行,下腰运动受限,低热盗汗,个别存在轻微的脊柱侧弯。实验室检查见结核菌索试验阳性,血红细胞沉降率有所增高,B超检查部分患者可见脓肿形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细胞病理学示干酪样坏死。本组患者窦道形成6例,合并骯关节结核2例,脊柱结核5例,肺结核4例,颈淋巴结核2例。影像学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行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其中18例治疗前另行螺旋CT检查。X线检查吋患者取仰卧,身体得正中矢状面和床面的止中线重合且垂直。下肢伸直,且双
4、脚尖朝上直立。暗盒的上缘要超过骼畴,且下缘需超出耻骨联合的上缘以下lOcmo以骼前上棘的连线中心和耻骨联合的连线中点处为中心线垂直射入。CT检查取舐骼关节轴位平扫。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釆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且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患者诊断为右侧13例,左侧12例,Kim分型,I型2例,II型3例,III型7例,IV型13例。其中15例行刮除术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并细胞病理学示干酪样坏
5、死确诊,确诊后9例行脓肿清除,6例给予植骨,余7例经过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均好转出院。影像学检查分析:由此可见X线诊断符合率低于CT诊断符合率(PV0.05),但在关节间隙改变、骨硬化及骨质破坏方面有着较优的检测准确率。本组患者X线检查及CT检查结果比较,见表1。讨论紙骼关节处于骨盆后的壁紙和骼骨Z间,其由舐骨的耳状面及骼骨的耳状面所组成,耳状面大小及形态的差异因人而异,且差异较大。耳状面呈前宽后窄的特点,表面多凹凸不平。紙骼关节可分为后上1/3或2/3的韧带部以及前下滑膜部。其滑膜部关节软骨、关节囊、滑膜完整,且存在一定
6、的关节间隙[4]o紙骼关节结核多单侧发病,前下滑膜部发病较多,且主要受侵部位为骼骨侧,早期的关节面较为模糊,存在关节间隙的增宽,之后关节面逐步糜烂,骨质出现缺损和破坏,并出现邻近骨质的硬化。严重者会形成死骨以及关节的半脱位,且出现骨关节的强直,这也是临床上出现误诊的一大原因。如不及吋治疗可出现冷脓肿及窦道的形成。Kim依据紙骼关节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为四型[5]:I型关节间隙有所增宽,且关节面模糊;II型关节面部分糜烂,可见小锯齿状的缺损;III型关节破坏明显,骼骨及紙骨关节
7、面存在囊状的缺损,且边缘硬化;IV型关节破坏严重,并存在脓肿,部分有关节的半脱位,甚至累及椎体。骨盆的X线平片检查可明显的看出骨质的改变,部分脓肿,但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无法显示全部的关节间隙。CT的密度分辨率较高,能够清晰的显示骨破坏程度、部位以及范围,对死骨、脓肿的形成及部位、窦道、囊肿等能够直观的检查,可以发现到X线检查难以观测的牛:理性骨化和病理性改变。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了近年來22例紙骼关节结核的X线诊断结果并与CT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X线诊断及临床表现的特点可以看出,紙骼关节结核误诊、漏诊率较高,X线
8、诊断有特殊的影像学特点,且便捷、快速,部分患者结合CT检查能够有效的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参考文献1黄永火•紙骼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与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7):547-549.2金格勒,阿曼,盛伟斌,等•紙骼关节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8(5):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