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ID:44287876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曹负血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优势产业近年來,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而原阅,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及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西移是大趋势,但转移到什么地方却不确定。在东部地区腾笼换舟的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提升,是摆在西部各

2、省区面前的重要问题。然而,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存在很人的风险,必须采取恰当的对策措施积极M对。一、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了工业,不仅冇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资木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木增值的需要,加之土地、劳动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索供给趋紧以及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口益突出等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

3、东部沿海地区己经越过初级工业化(轻纺工业化)阶段,开始迈入高级工业化(重化工业化)阶段,需要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加工丄业和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显。H前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1)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人。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和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2)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3)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4)來源地相対集中,大都來自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等地。(5)与东部地区相邻口交通

4、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占据明显优势。二、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一)西部现有的资源优势不是经济优势,比较优势不是竞争优势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相比,低成本优势非常明显,电力价格与土地价格较低,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投资的理想地区。但是,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F,资源优势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优势。现代意义上的资源并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状况、政策条件、政治环境、城市化水平、人民消费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因素。麻者体现西部地区承接能力的权重更人。四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不

5、是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山土地等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禀赋决定,涉及的是各地区间不同产业、产品之间的交换关系,主要强调各地区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体现了各地区不同产业之间劳动牛:产率的比较和相对优势,是一•种先天的、潜在的和静态的竞争力。竞争优势更多地与一个地区通过后天积累形成的知识、技术和商誉等“创造要素"以及规模经济、资木运作、管理水平和营销策略等“企业彳亍为”冇关;涉及的是不同地区同一产业内的市场交换关系,主要强调地区产业竞争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体现的是各不同地区相同产业内生产率的绝对优势,是一种后天的、现实的和动态的竞争力。因此,一个地区具有比较优

6、势的产业往往比较容易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而且比较优势是竟争优势的内在因素,但是并不意味着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就强。西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较弱,在全国的省份中,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得分和排名均相对靠后。产业承接能力强弱与否,不仅仅决定于资源优势与比较优势,经济优势与竞争优势更是决定产业承接能力的重要要素。(二)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宏观环境冇待改善首先,政府的服务能力较弱。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制度上,制度的缺陷带来发展的障碍,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与催化作用。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一般是选择四部省区内的先进地区或中心城市,阳发展本地经济是各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有的

7、地方政府不惜降低“门槛”,争先引进项目,可能造成盲目和恶性竞争,导致公共利益受损,没有把工作的屮心放到“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上。其次,広观布局规划能力较弱。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大多是低端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绝大多数集屮在传统的制造业,容易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加上西部地区的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対产业转移的认识程度不深刻,地方政府往往只考虑本地区的短期利益,而没有从多赢的角度考虑双方的长远利益。第三,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限制了部分产业的转移。(三)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企业对接效率较低产业对•接的主要途径是产业投资、产业贸易以及产业经济合作。冃前,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