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高墙还是鸿沟

门槛高墙还是鸿沟

ID:44283531

大小: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门槛高墙还是鸿沟_第1页
门槛高墙还是鸿沟_第2页
门槛高墙还是鸿沟_第3页
门槛高墙还是鸿沟_第4页
门槛高墙还是鸿沟_第5页
资源描述:

《门槛高墙还是鸿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门槛高墙还是鸿沟城市自闭症尽管落户是无望的根,但是,外来者们依旧勇敢奔向大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齿轮下,户籍带来的成本差异,似乎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大城市欢迎他们,更好的消息是,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层面,各地户籍改革在破冰,甚至大跃进。但是一夜之间,冰冷的现实豁然摆在眼前。从北京到上海到广州,新一轮楼市宏观调控细则,将一道以户籍为排他标准的高墙,横亘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人们发现,户籍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只是一度拥有的幻觉而已。身份,20年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决定了相关福利和利益归属。从外来者到新

2、市民,是外来者群体中大多数人的城市通关路径。但是,越来越加剧的人口流动,越来越多元的社会文化,越来越丰富的社会财富,为什么城市更反而更趋向自闭?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身份区别,悄然形成了两者之间的高墙,而诸如房屋限购令之类措施,正在将这样的高墙转化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在一个国家的国民之间,这样的鸿沟始终不应该存在。曾以为这只是一道矮矮的门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始于1992年,真正的起飞则源自2001家加入WTO后引发的化学反应,这当中,最为重要的是外来资本与内地劳动力的结合。这一结合发生在沿海城市

3、,离不开当地公共部门、基础设施体系的配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近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是外资(以及随后兴起的民营外向型资本)、内地劳动力和沿海城市三驾马车的合力所致,或者简洁地说,乃是资本、劳动力和政府的协同成就。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无疑回馈了参与各方,而其中的大赢家,一是外资,凭借独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获得了高额利润;二是沿海城市政府,在中国特有的经济改革进程中,沿海城市政府牢牢控制着基础设施体系,也控制着土地资源。随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完善,通过土地升值、基础服务的垄断价格和公共税收等

4、方式,沿海城市政府也由此成为了此轮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赢家。作为三驾马车的其中一方,内地劳动力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来自广大农村的所谓“农民工”,他们进入沿海城市,习得技能,获得的收入虽微薄但也远超居乡务农所得,无疑是一种福利改善;另一部分则是从事管理、商业或各种专业技术的内地人员,在沿海港口城市,一度有着更多的机会,也有着更优裕的收入。当然,在这一幕看似三方获利的戏剧中,并非没有人受损。对于本地劳动力来说,既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转向商业之机,也有传统产业破败后的下岗失业之痛;既有大量外来人口拥入所带

5、来的租赁房屋之利,也有被拆迁征地所带来的利益剥夺之痛。对于内地劳动力而言,也存在着收益与其贡献不相称的问题,无论是普工、技工还是所谓的白领。与经济发展持续高歌猛进相伴随的,是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相关研究显示,1992年-2004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54.6%下降到47.1%,在12年里下降7.5个百分点。2004年-2008年按最新口径,劳动者报酬从50.6%下降到47.9%,下降了2.7个百分点。但无论如何,这一轮开启于1992年大行于2000年后的经济发展,仍是一个相对多赢

6、的局面。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还有个人自由度的提升,沿海港口城市因为外来人群的加入而日渐多元开放,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外地人群来说,在城市安居乐业乃至扎根繁衍,显得并不遥远。在一个经济中心的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对于未来更有信心。这一信心并非无中生有,在这一时期,户籍作为区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标志,其功能正在迅速弱化中。在计划经济时代,户籍不仅是社会管理手段,也是经济分配手段,一度,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包括米面、食油、肉……都根据户籍配给。市场化的深入,弱化了户籍的功能,1992年之后,随着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涌

7、现,票证更加不符合市场化的需求,1993年,各地粮票相继停止使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这也就意味着,户籍作为经济分配手段的功能已经大大地弱化了。人们开始推测,进一步的发展将使得户籍制度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这只是一度拥有的幻觉而已,现实的发展恰恰与之背道而驰。如今渐渐成为高高的墙外地人与本地人同为财富的创造者,理应一同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享用公共教育、医疗等资源,甚至还应享有进入当地公共部门的资格。简而言之,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应该给予定居于当地的外地人以市民资格,享有与本地人同等的权利。

8、事实上,沿海港口城市并非完全拒绝外地人入籍本市,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附带入户优惠的人才招募和招商项目。这说明,将大批外地人拒之门外,其实还是以户口为标准,户口不啻成为了一种特权,这相当于人为地制造一种身份歧视。无疑,这样的状态并不合乎正当、权利和法治的要求,也因此,呼吁取消户籍制度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是,与呼吁取消户籍制度的声音相伴随的,却是现实中以户籍为排他标准的日益强固。在教育、医疗和就业等领域,本地户口依旧具有优先权,本地公共教育、医疗资源以及公营事业部门职位,仍排他性地倾向于户籍人士。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