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79282
大小:49.7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跟骨性别判定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跟骨性别判定研究进展作者:张慧任文彦王志军张惠芹【摘耍】碎尸、焚尸、爆炸等现场无名尸骨的性別鉴定在法医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跟骨进行性别推断的研究成果。并对利用跟骨X光片进行性别推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法医人类学;性别特性;跟骨;放射摄影术在法医学实际检验工作中,在碎尸现场、爆炸现场以及白骨化现场经常会遇到人体尸块、爆炸后的人体残片以及人体骨骼。此时,法医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判断无名尸体(尸块)的性别。利用全套的人体骨骼推断性别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仅存部分人体尸块的现场,利用现场有限的条
2、件来准确推测被害人性别的工作对整个案件的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较成熟的利用骨骼判定性别多是依据一些形态学指标,往往对鉴定人的经验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的飞速发展,又出现了利用骨骼的X光片来推断性别的研究,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人类学检验必须破坏软组织,使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耗时、繁琐且不利于保存尸块证据的完整性以备其他检验的缺点,测量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在全身骨骼中,跟骨体积较小,但骨质结构致密,受巨大暴力作用时,其结构完整性不易遭到破坏,比四肢长骨、骨盆、颅骨更易完整保存下来,故利用跟骨进行性别判定在实践中
3、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对利用跟骨进行性别判定的研究作一综述。1跟骨的性别判定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附骨,男女性之间由于生理机能的差别及从事体力劳动的情况不一,因而在骨骼上也反映出性别的差异。跟骨上的多项指标都有极显著的性别差异。1.1跟骨长度性指标的性别差异在国外,T.Riepert[l](1996)研究了800张中欧人的踝关节X线片上跟骨3项长度指标和3项角度指标的性别差异,所建立的方程判定的平均准确率为84%。同时T.Riepert还指出,长度指标较角度指标更具有性别差异,但他没有对跟骨的侧别差异进行研究。Tntro
4、na[2](1997)利用南印度人跟骨上的8项长度指标通过判别分析法研究了男女性Z间的差杲,其判别率在69%-85%Z间。MubarakA.Bidmos等[3](2003)通过对53对白人男性和60对白人女性跟骨的测量,得岀的结论是:无论是对于男性还是女性来说,跟骨的各项指标均不具有侧别差异,但却具有极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利用单指标判定性别的准确率在73%〜86%之间,而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的多变量的判定方程其准确率高达81%〜91%。同口寸,该文还指出,在利用跟骨进行性别判定时,联合的指标越多,其判别率越高。在国内,任
5、光金[4](1983)通过对跟骨的测量研究指出,跟骨最大长、最小宽、最小高、长宽指数以及宽高指数5项指标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并且两侧跟骨无侧别差异。该结论与吕铭康等[5]通过对112例成年人干燥跟骨的系统测量得岀的结论一致。鞠学红等[6](1996)以通辽和长春地区出土的118副成年跟骨(男69,女49)为研究对象,测量了跟骨最大长、跟骨全长、跟骨高、跟骨中部宽、跟骨最小高、最小宽、长宽指数、高宽指数、长高指数以及面偏角等10项指标,各测量值经统计学处理无侧别差异,但均显示出了极显著的性别差异,该结论与任光金等的研
6、究结果相同。同时该文指出,后四项指标的性别差异更显著。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该研究样木的性别是根据整套骨骼的形态判定得出的,因此存在一定的误差。李玉莲等[7](2000)为积累国人资料和探讨踝关节面的性别差异,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对东北出土的93副距骨(男51,女42)、72副胫骨(男36,女36)和76副腓骨(男36,女40)的踝关节面进行了14项径线的测量和用米格纸测量各关节面面积8项,用SPSS软件计算出构成踝关节各关节面的面积指数并进行了侧别、性别比较和多元判别分析,结果各测量项目均无侧别差异,但大多具有非常显著的性
7、别差异,4个判别分析式的判别正确率为74.2%〜86.0%o李洪法等[8](2006)目测了26块来自新鲜尸体的完整跟骨的跟骨全长、跟骨高、跟骨前部宽、后部宽以及跟骨中部最大宽等5项指标,进行性别以及侧别判别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与任光金等的研究结果一致。阿古•哈山等[9](2003)在对维吾尔族青年足跟骨X线下各项指标的测量时发现:男性跟骨长、跟骨高、前力线长(跟骨沟至跟骨前突力线与跟骨前结节力线之间平分线的直线距离)、后力线长(跟骨中、后关节面交点至跟骨结节最低点的连线)明显高于同年龄女性,并且其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明显高
8、于同地区同年龄汉族的平均测量值,表明跟骨的形态特征具有性别、种族差异。但与李洪法等研究不同的地方是,阿古•哈山不是利用实物跟骨,而是在X线片上对跟骨各项指标进行的测量,但是他没有对X线片的放大率以及被拍摄者的体位变化等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行说明。张召晖等[10](2008)通过对334例活体跟骨数字X线片上的跟骨最大长、跟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