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77840
大小:86.07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9-10-20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开课单位:思政教研室授课班级:任课教师:陈文兴考核方式:考查编制时间:参考书籍与文献序号书籍(文献)名称作者出版社(杂志)出版时间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王李,张彦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塑造自我刘恩良,梁明义,张萍中国教育文化岀版社2004年3奠基人生李鹤岭,赵永林屮国教育文化出版社社2004年421世纪职场软培训系列憨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5年职业指导卡耐基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周次第1-6周备注W.-4-P早T名称大学牛就业前准备工作授课方式教学理论课(J);实验课();实习()二点6课时吋数教学目的及
2、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做好求职就业前的知识准备、技术准备和心里准备。重点是做好心理准备,为成功就业打好基础c2、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充实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3、通过训练,让学生重点做好心理准备,为成功就业做准备。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1>就业心理准备2、就业信息進备3、求职材料准备6课时教学重占八八与难占1、就业心理准备2、求职材料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手段讨论、练习作业大学生应如何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年力日教学总结(教学的主要经验、效果、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反馈信息等)说明本教案以讲授一个单元(2~4学时)或一次实验(实习)为单位
3、填写。填写时要用钢笔填写,字迹要清晰、工整,按表中项目逐一填写。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内将本教案交教研室主任审阅,通过后方可授课。在授课结束三tl内将本教案中本单元教学总结填写后,交教研室存档。在当今就业形势越來越严峻的今天,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遇呢?对此,我认为我们在校大学生应做好以下的儿点准备:一是在思想上做准备。心中要有个规划,大学毕业后去干什么,也许这个规划是肤浅的,但是它是个方向,要经过不断地修正,努力去实现。在思想上准备好应对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其思想上的准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新课讲授1、要有就业意
4、识。哪怕你只是大一的学生,也应该尝试找一份兼职工作,至少要写一份简历,去招聘会现场体会一下,只有亲历了那种场合,作为一个从小倍受阿护的80后、90后,才能理解什么叫就业压力,才能真正不把大学当作学习的终点,游戏的开始;才能有决心在大学期间,为工作做出各方面的准备。2、对自我要有正确的认识。要通过自我分析和评价,判断自己的优缺点,了解自己性格(能干什么?),兴趣、爱好(喜欢干什么?),能力、特长(只要让机会干,你就能做的非常好)、知识水平(时间长短的问题,效率)等。一个人要完全准确地了解自己是比较困难的,但这不说明我们对自己不能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评价。只有取长补短克服
5、不足,才能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挖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3、尽早确定职业目标。越早决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大学生的就业准备越重要,很多学生到了大三,还在犹豫要不要考专升本,是考试呢?还是就业?这种犹豫,无论对考试,还是就业都没有好处。如果你早早决定考专升本,那么你大学期间的重心是学习,系统地学习,拿到更好的成绩;如果你早早决定就业,那么大学期间的重心是实习,学习也围绕就业相关的知识,成绩只要能拿得出手就行了,现在的企业、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二是在心理上做准备。毕业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征程。
6、然而,我们发现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过于理想化,就业期望值过高,对社会的认识却很不够。因而,在择业过程中,他们屡屡碰壁。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太大,使他们来不及适应。在失败面前开始迷惘,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坐标。继而,有的学生产生了逃避、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大学中一心只读圣贤书,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导致在而试时过分紧张,甚至退缩。因此,做好就业前的心理進备也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在知识、能力和技能上做准备。一切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杲,是培养能力和提高技能的基础。知识可分为专业知识和一般常识。前
7、者指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或进行的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知识,后者指人的口常生活或一般活动所需要的普通常识。知识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条件。能力则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范畴。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基本的专业能力,以及基本的职业素养能力。首先,一-般能力指:⑴自学能力,如阅读、使用工具书、利用文献信息资料、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2)表达能力,主要有口头的书面的、图表和数字的表达能力;(3)环境适应能力,如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应付挫折、独立工作等能力;(4)创造能力,如从事科研活动、提出新见解、新发明等;(5)自我教育能力,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