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98《作文分论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98《作文分论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ID:44276782

大小:276.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0-20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98《作文分论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_第1页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98《作文分论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_第2页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98《作文分论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_第3页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98《作文分论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_第4页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98《作文分论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专题系列课件098《作文分论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专题系列课件126讲全集98《作文分论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一、概括论点。概括是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的方法A要先找到材料的联结点。对于一则或多则材料的概括,首先要对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了解材料的组合情况,找到材料的联结点。其中,有的材料是异形质同,虽不同材料,但内涵是相同的;有的材料形式、内容都不同,内涵也相异,此时尤其要仔细思考,才能找到材料的关联之处。这就需要对材料各自的视角进行扩展和延伸,在延长线上找到交接点。B升华。达到由个别到一般的概括。在写作中,往往以得到

2、的启示或中心论点的形式出现。此时的概括,已经脱离了原材料的表面意思而上升为一般的规律。因此它可以作为论断,成为论述的中心论点。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名句,意思是说,多读书有好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指读书多而无所适从,失去主见,反而有害。要点分析: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广泛阅读,重点讲的是知识的积累与写作的关系,它是必要的;郑板桥的“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指读书多而无所适从,谈的是读书后的思考问题,如何学以致用。两个人的角度不同。这两句话的联结

3、点是:读书与思考、学与用。概括:既要广泛阅读,又要认真思考,学与用要结合起来。练习一:合并+调整。在下面空格中写上语段的中心句,即论点。(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其中蕴含了广博的知识。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成功恰好说明了这个道理。该文作者从小便爱读《三国演义》,并且读了几十遍,又能将名著中的知识与自身学习融会贯通,因而获得成功。而快餐文学的知识的含量十分可怜,又因其“快”,往往使求知者性情急躁而追求功利。优秀的文学名著因其思想蕴含深厚

4、,使读者与文本“对话”时获益颇深。退缩时,鲁迅发出“不惮于前”的呐喊;烦躁时,钱钟书向我们展现了机智的幽默。与之相反,快餐文学却日益成为一种谋财的手段,早已把文学的思想性抛到九霄云外,有益的交流更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分析:应该说,这一语段从表面看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结构不太清晰,一些语句还不好理解,给解题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但只要反复阅读材料,不断调整和合并,就会发现材料只谈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多读文学名著的益处(高尔基的名言是道理论据;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是的结果,属于事实论据;读

5、者与文学名著“对话”时获益颇深,也是旨在说明要多读文学名著……),二是快餐文学的不足(知识的含量十分可怜;往往使求知者性情急躁而追求功利;是一种谋财的手段,早已把文学的思想性抛到九霄云外……)。至此,我们只要对以上两个要点略加整理,论点已自然得到:应抛弃快餐文学,多看文学名著(或读文学名著比读快餐文学更有益)练习二转化+升华。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填空:一位阿拉伯王子出门去寻宝,临行前许多人送了贵重东西,而一位长老却送了一柄小木勺,他很不以为然。沙漠的路途十分辛苦,他就扔掉了随身携带的那柄木勺。经过两年的长途跋

6、涉,王子找到了埋着宝藏的山谷,可他用了三年的时间都没有打开藏宝的山门。一天夜里,真主显灵,告诉他,打开山门的钥匙就是那柄不起眼的小木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分析:这是一则寓言,要求找出所要表达的道理(即论点)。首先要概括事件,并从中筛选出重要信息:王子扔掉了他不以为然的小木勺,找到宝藏的山谷后三年未打开大门,原来不起眼的小木勺是打开大门的钥匙。然后,联系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进行联想和推理:“小木勺”与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东西”、“细小的事情”类似,有时这些东西或事情往往在关键时起重要作用。然后归纳答案:

7、有时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或者:要珍惜身边细小的事情)。练习三:概括+浓缩。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个字。一个好用心计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误认为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以为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带着平和,即使遇见凶残得像老虎一样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听到聒噪的蛙声也会把它当作美妙的乐曲,结果到处就会是一片祥和之气。结论是:分析:语段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证的。正面讲的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带着平和,结果到处就是一片祥

8、和之气;反面讲的是:一个好用心计的人容易产生猜忌,结果内心充满杀气。我们只要按照“合并+调整”(或“转化+升华)的要求就能很快地得出论点:心胸豁达的人带着平和,结果是一片祥和之气;好用心计的人容易产生猜忌,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但题目中对字数的要求非常明确,不能超过15个字,所以还要用精炼的语句来加以概括,去掉那些可有可无的词语,直至浓缩成完全符合题意的论点:做人要心胸豁达,心平气和。(或者:做人不要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