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60984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新闻客观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客观性的研究15级双学位班张筱星(中基)2015221102110015通过手机资料,研究非客观性新闻的案例我发现,新闻的客观性体现在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木文将首先通过几个非客观报道解析新闻文体的客观性问题。非客观性案例一(“我爸是市长”事件——利用人民情绪渲染出的假新闻):2011年9月18日晩10时许,马文聪驾驶着奔驰车,在温州市江滨西路因停车位问题与路边一家店铺的老板发生争执,打伤了店主的孩子并撞人。因入群中有人说马文聪说了’我爸是市长",并有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上,警车周边是密密麻麻的人群,警车后座有一位头戴写有’警察〃二字钢盔的入,
2、将右手搭在马文聪的肩膀上,马文聪则脸带笑容。“我爸是市长"这句话本已引起了围观者的不满,照片的发布更刺激了市民,使他们坚信马文聪背景不浅。入群围堵警车,要求现场做笔录,并要查验马文聪的身份证、拍照。警方无奈只得同意,由一位警察用手托起马文聪的下巴,让市民拍照。从事发开始,至凌晨3时30分许,警车被人群围堵5个多小时。其间,凌晨2时至3时,人群开始砸奔驰车,并将车内的东西洗劫一空,有入甚至喊出了〃终于砸过奔驰车了"的口号。紧接着,该事件登上了众多媒体的版面(荧屏);’富二代开车撞人称我爸是市长’已被刑拘"、“奔驰男撒野惹众怒大喊我爸是市长"、“90后男子开奔
3、驰发飙大喊我爸是市长〃、"富二代出手伤人被控制警察微笑搭肩引发联想"等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一时间;’我爸是市长”成了舆论的热点话题,网络、报纸、微博纷纷报道,各种传言不胫而走,网络民意汹涌如潮。但三天后,事情却发生了转折。9月21日央视《新闻1+1》还原了真相r我爸是市长"这句话是杜撰岀来的,马文聪没说过这样的话,且其父亲也不是市长。现场目击者邓春雷9月18日晩还言之凿凿地向当地一记者表示,马文聪说过"我爸是市长,我给你三百块钱还要怎么样''的话,但当央视《新闻1+1》的记者采访他时,他改口说当时也是听别人讲的〃,并没有亲耳听到,现场的其他7名目击者也都无
4、法证实"我爸是市长"这句话的存在。尽管没冇人真正听到,但这句子虚乌有的话却被以讹传讹,引发了现场5个多小时的
5、韦
6、堵和网络声势浩大的关注。一句谣传的“我爸是市长”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围住警车长达5个多小时,把100多万元的奔驰车也给砸了。这样一起看上去无厘头的事件,没有利益驱动,有的是某种情绪的发泄,1何这种情绪正是对社会现彖的不满,其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特权行为的反感和不满。然而在此期间,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有社会心理因素,但媒体也负有一淀的责任,他们的报道违反了新闻的基木规律: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而造成报道失实、不客观
7、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而:首先,一些记者采访不全面、不深入,在没有多方核实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把从不确定信源接收到的错误拮息传播开來。受众山于缺乏其他信息渠道,只能将传言作为判断、批评的依据,他们一步借题发挥,导致传言逐步发酵为社会公共事件,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其次,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冇总识地在标题里用“富二代”、“官二代”、“公务员”、“奔驰”等身份标签或职业标签等敏感字眼,即使所报道的是事实,也容易造成舆论导向的偏激。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媒体、记者的新闻价值定位、媒介站位追求、职业道德、报道的客观性等方而存在的问题。非客观性新闻案例二:(对“讨薪”报道提出
8、校正——措辞时加入主观情绪)深圳市住建局在美化其出发点之时,完完全全忽略了讨薪人的艰辛和无奈,对这个城市的建设者置之不理,甚至冷眼相向,这着实不仅仅是一次措辞错误能够推脱的。中国社科院5月6日发布了《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名列前茅,但是很明显其建设成绩很大程度依靠外来人口的鼎力相助,其中农民工的贡献更是不容忽视。一般来说,新闻语言中非常忌讳出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词,甚至是形容词,一般来说形容词中比校容易掺杂褒贬。中性词并不直雪记者的感悄,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屮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
9、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这篇报道小,“冷眼”“置Z不理”“不容”及“鼎力”等词带有明显的偏向性及记者自己的看法。同时,为了客观地表述新闻事实,必须直接地、连贯地陈述事实的要素,诸如事实状态的指称、时间、处所、方位、范围、程度、过程、数量,以及事实相互关系的领属、因果等。这些要素主要由限制性定语、状语来表示,而尽可能减少由主要起描写、表情作用的形容词或由形容词性词组來作定语状语。再者,感叹语句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语调,大升大降;陈述语句虽然也可以带上一•些感情,但语调一般没有明显的抑扬,它主耍用于陈述事实,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不是靠赤裸裸的赞扬或指责去达到效果。
10、非客观性新闻案例三:(《日本新华侨报》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片面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