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研究推动辅食喂养模式的转变关于乳糜泻的研究及教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行病学研究推动辅食喂养模式的转变:关于乳糜泻的研究及教训KatrinaNordyke,Ceci1iaOlsson,01leHernel1andAnneliIvarsson母乳是婴儿天然的初始食物,但是6月龄以后也必须添加辅食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头6个月里应采用纯母乳喂养,之后添加营养充足且安全的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至12个月或更久[1]。关于如何给婴儿最佳的喂养方法,目前还有很多未知,但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知识正日益增加。乳糜泻(CD);也被称为谷蛋白不耐受症,是一种类似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症,常常在生后第一年出现
2、,表现为腹泻和生长停滞,但其他年龄的非典型表现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2,3]e终生避免进食含谷蛋白的谷类(小麦、黑麦、大麦)可以有效治疗CD。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各地都有关于CD病例的报道,而且发病率在很多地方正有所上升辅食喂养模式的转变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一场流行于2岁以下儿童的CD侵袭瑞典时(图1),很多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此前,与当时欧洲许多国家一样[3],瑞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项〃将所有含谷蛋白食物的添加时间推迟至6月龄"的建议。O30250十0-1.9岁—2-4.9岁—5-14.9岁O5050O20图「
3、从1973到2003年,每年儿SCD的发病率(经同意后引自Olsson等的文章[3])「现场试验—前瞻性k列病例对照婴儿喂养模+*宀式对CD风斗生态子险的影响鉴定因果关系si监测l抽样筛查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DE-HQ总医说段&三临床报告」CD在各个国家的发病率流行病的多因素病原学分析198019902000硏究耐图2・用于CD硏究的流行病学方法(经同意后改编自Ivarsson等文章〔2】)这是对CD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其研究结果起初受到质疑[2],但后来得到认可,并常常被引为典范。最重要的是,我们证明了
4、,如果添加含谷蛋白食物时仍然坚持母乳喂养,且添加时给予的谷蛋白量是少量至中等(与大量比较而言)水平时,发生CD的风险则较低。我们还发现,延长母乳喂养可以进一步减少CD的发生率。随后的研究显示,添加谷蛋白的最佳时间是4-6月龄⑷。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瑞典根据这些发现改变了全国的婴儿喂养建议,而在那个时期CD的发病也的确减少了。因此,从CD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坚持母乳喂养,谷蛋白添加得越早越好,其原因可能是母乳喂养提供了〃免疫伞"样的保护,和/或不同年龄间隔为口服耐受的形成提供了〃机会之窗〃。最近,同
5、样的思路转变也出现于有关特应性疾病风险的研究中[5]。很明显,流行病学硏究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婴儿喂养习惯对CD和特应性疾病的影响。过去,流行病学主要关注于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而现在,它增进了我们对很多有关人群健康现象的认识。一个常用的定义是: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与特定人群健康相关的状态或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并将这种研究应用于人类健康问题控制的学科[2]。重点是利用观察性硏究所具备的、但常常未被充分发挥的潜力,当然,用于复杂的社区干预的实验性研究设计同时也在不断发展之中。重要的是,人们日益认识到那些曾获得高度评价的随
6、机对照试验在解答诸多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研究难题时,并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方法。在探索某些现象的时候,常常需要分阶段采用各种不同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并在适当的时候从观察、描述及分析性的研究转向实验性研究。其范例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早期至今针对CD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图2)。结论过去的10年中,在婴儿添加辅食的最佳年龄这个问题上,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添加模式的转变,简而言之,添加时间应由迟变早,最近改动的婴儿喂养建议已经考虑了这一情况。对于所有婴儿,开始辅食(包括全部食物)喂养的时间不应早于4月龄,也不应迟于6月
7、龄前后,这同样适用于那些具有较高疾病风险(如CD或特应性疾病)的婴儿。对于某些婴儿z这个原则与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关于纯母乳喂养应达6个月的建议有矛盾。流行病学是与时俱进的,如能广为利用,它可以为儿童营养及其他健康相关问题的创新作岀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WorldHealthOrganization,UNICEF:GlobalStrategyonInfantandYoungChildFeeding.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3.2.IvarssonAfMyleusA,Wal
8、lS:Towardspreventingceliacdisease-anepidemiologicalapproach;inFasanoA,TronconeR,BranskiD(eds):FrontiersinCeliacDisease・PediatrAdolescMed.Basel,Karger,vol12,2008,pp198-209.3.OlssonC,Her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