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39169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山东巡抚群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巡抚群体研究地方志保存历史人物资料十分丰富,明清吋期纂修的地方志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地方官员资料。曲于当时地方官员任命实行严格的任职回避制度,本省官员多为客籍,而客籍地方官治理地方亟需了解掌握当地地情,特别倚重地方志,故对所辖区域内方志的纂修极为重视。这就直接催生了明清两代全国方志纂修的高潮,当时纂修的通志也收录保存了相对较为丰富的省级官员资料。学术界不乏利用方志资料,对古代省级官员进行个案研究,但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把一省几个朝代省级行政主官作为一个历史群体和历史现象看待加以实证性研究,并上升到当时政治、财经制度层面加以剖析,探求省级行政主官治省理政规律
2、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依据光绪《山东通志》和一些相关府、州、县志等基础资料,对明清时期山东巡抚这一官员群体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性研究,分析比较当时山东省行政主官在籍贯、学识、出身上的共性特征,归纳其治省理政的主要内容和举措,研究其济世安民的思想,阐释山东地方历史政治文化传统和特点,以求从中总结出明清时期山东一省行政主官在治省理政方面的经验,揭示治省理政的内在历史规律。一山东巡抚的设置与职权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金天会I•五年仃137),金朝实行“天眷新制”,把全国划分为17路,今山东地区设为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山东”正式作为政区名称出现。元代,山
3、东省直屈中书省管辖。明洪武元年(1368),明朝设山东行屮书省,山东正式建省;明正统五年(1440),明屮央政权正式设置山东巡抚一职,该职全称为“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出兼管河道提督军务”。正统十三年仃448)又特别规定:巡抚一职必须由屮央官员都御史(正二品)专任此职。另外,中央在给巡抚的公文中大都有“听尔便宜行事”之语。这样,明代山东巡抚全权负责山东省军政事务,成为山东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尚屈临时派遣,无固定任期。根据对光绪《山东通志》所载资料统计,明代山东共冇12位巡抚。清朝于顺治元年仃644)设山东巡抚一职,驻济南,官阶为正二品,并成为定制;康熙五十
4、三年(1714)兼办理临清关事务;乾隆八年(1743)兼提督衔;道光十七年(1837)兼理山东盐政事务。曲于有以上兼职,实际上清朝山东巡抚为从一品,是代表中央统管山东全省军政事务的最高地为行政长官。另设其办事机构“巡抚衙门”,又称“巡抚部院署”或“巡抚院署”,是全省最高行政机关,驻济南珍珠泉院内。衙门内部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只有“六房书吏幕友”和一些附属职员,“六房”即吏、户、礼、兵、刑、工各房,分掌其事;书吏幕友掌管文书案件。其组织机构特点为决策的官员少而精,办理具体事务的胥吏多。据光绪《山东通志•职官志》载,清代(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山东共有11
5、6位巡抚。二山东巡抚任职资格规定及籍贯地域特点巡抚作为一省地方最高长官,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也是中央政权和地方社会势力接触的界面,位高权重,责任重大,其选拔任用十分慎重。明代巡抚选拔“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即由朝廷共同推荐方可;清代巡抚任命要由军机处等核心权力机构提名,皇帝批准。此外,明清两代还对巡抚选拔任用资格有许多规定。其中共性的规定有二:第一,严格的任职冋避制度。为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官员操控地方,戒绝地方官员间因乡谊结党营私,明清两代规定,巡抚一职实行严格的任职冋避制度,即回避本籍、亲屈和寄居地,回避祖上产业和妻家山产所在地,并月•定期轮调,以求达到
6、“官无徇私之嫌,士无不平之叹”。这样,明清两代山东巡抚基本上由外省籍官员担任。在这些客籍主官屮,又以南方籍居多。据对光绪《山东通志•职官志》所载资料统计,在明代12位巡抚中,南方籍的有9位,占总数的75%。清代共有116位巡抚,南方籍冇30人,北方籍28人,其余58人为满洲亲贵,南方籍人数也多于北方。第二,巡抚选拔任用资格上,大量任用进士出身的官员,重视其文化教育背景。明清两代实行重文国策,以科举取士,优秀者任用为官。明代12位山东巡抚中,全都取得科举功名,除1位是举人外,其余11人全为进士,而在这11位进士中,南方籍进士有8人,占总数的73%;北方籍进士
7、为3人,占总数的27%。在清代116位山东巡抚中,有科举功名的为55人,占总数的47%,其中进士为41人,占总数的35%,举人贡生等为14人,占13%;南方籍巡抚为30人,其中进士为23人,进士比例高达77%。没有取得科举功名而乂能出任巡抚之职的多为满洲亲贵。由此可见,明清两代山东巡抚籍贯地域分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地域上看,南方籍占多数;从个人文化教育背景上看,有进士等功名的比例很高,其中又以南方籍比例最高。这种现彖有其深刻的社会丿力史原因;一是南宋以后,屮国经济文化重心由北方的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流域,富庶的经济为当地士人的科考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
8、江南索为人文渊薮之地,文化积淀深厚,教育发达,书院林立,再加之江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