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34812
大小:863.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9
《章节复习与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卷一、单选。(共20道,一道3分)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2.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产业结构影响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D.人口的迁入,促
2、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3~4题。3.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D.乙—丙—甲—丁4.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状况,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A.甲B.乙C.丙D.丁6“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①
3、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生育旺盛年龄一般为20~34岁。下图为某国2018年生育旺盛年龄人口数量与不同年龄段(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值变化曲线。读图,完成7~8题。7.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8.若图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适宜措施是( )A.合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鼓励生育,接纳移民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日本国内有约800万套空宅(住过后空置的房屋),且空宅数量仍在快速增长,预计15年后将突破2000万套的
4、大关。另一方面,作为社会“鲜活度”的衡量标准,日本的餐厅数量则在急剧减少——由25年前的约85万家减少到了现在的约35万家。供人饮酒作乐的酒吧的数量,也由25年前的约25万家减少到了现如今的5万家左右。据此完成9~10题。9.导致近年来日本酒吧数量急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家庭观念越来越强B.经济在不断萎缩衰退C.老龄化越来越严重D.出国经商的青壮年越来越多10.受上述情况影响,目前日本的空宅数量在急剧增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人们大量购房保值B.房屋变卖转让要支付的费用高C.经济衰退导致人们的购买能力不足D.老房子质量
5、差,配套设施不完善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下图示意1985—2010年粤、豫、滇、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据此完成11~13题。11.甲、乙、丙、丁代表的省市依次是( )A.粤、豫、滇、京B.京、粤、豫、滇C.豫、京、滇、粤D.滇、豫、粤、京12.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收入差异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1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2016年我国流
6、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比2015年减少了171万人,这是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但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据此完成14~15题。14.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B.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C.极端自然灾害频发D.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15.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趋势明显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人口增长率上升B.城市服务功能增强C.农村的留守问题得到解决D.城市的公共服务需求减少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
7、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16~18题。类别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45岁58.5%23.2%45~60岁25.2%43.6%>60岁16.3%33.2%16.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17.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8、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18.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