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

教育学: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

ID:44193802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9

教育学: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_第1页
教育学: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_第2页
教育学: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_第3页
教育学: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学: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战国时期私学繁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据西汉学者刘歆作《诸子略》把战国时期的学派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十家中小说家属于艺文,除去不算,称为九流,简称“九流十家"。而在这众多流派中,以儒家和墨家为显,被成为"显学”,相互竞争,不分高下。但是,到了汉代之后,这种平衡被打破了,原因是出现了一个人物:董仲舒,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释”的思想并被统治者采纳,所以,汉代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据此,汉代开设了相关学校,用来传授儒家经典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汉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汉代学校有官学和私学,呈现出官学和私学并行的状态。官学又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是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太学,由九卿之一的太常领导管理,而在东汉还设立了鸿都门学、宫邸学等特殊性质的学校;地方官学主要指郡国学;私学则按程度分为书馆和经馆两类。一、中央官学(一)太学1、太学成立于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初建时期,只有50人,到东汉时期则扩充到30000多人,达到鼎盛。2、太学的老师就是博士,博士就是指博识

3、多能者的通称,简单说就是见识广博的人。随着太学的发展,博士的选拔趋向于严格和制度化,有严格的人数控制,需要在博通儒学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太学的学生在初建时期由于名额较少,所以在选拔时也较为严格,当时学生的来源分为两种,一是:太常选拔京都或京郊内年龄在18岁以上、仪状端正者50名作为正式的太学生,看来当时选拔学生时,颜值也是重要的考察依据。二是:从地方的选拔上来的“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非正式的特别生。3、太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成立太学就是为了传授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学

4、,所以,太学的教育内容就是单一的儒学经典。太学的教学形式在初建期由于学生人数较少,采用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之后,随着人数的增多逐渐形成以“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4、太学的学生学成之后大都进入了仕途。(二)鸿都门学和宫邸学1、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在性质上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其创办的政治力量在教育上的反映,同时也与汉灵帝的个人爱好相关,选拔学生的方式是三公举荐。2、汉朝的宫邸学分为两种:一是政府专门为皇室及其贵族子弟创办的贵胄学校;二是以宫人为教育对

5、象的宫廷学校。二、地方官学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但又保留了西周分封制的残余,封皇子以王位和土地。郡国就是当时最大的地方行政单位,其办的学校称为郡国学校。兴办郡国学校的目的主要是:其一是培养本郡的属吏,同时向朝廷推荐特别突出优秀的学生;其二是定期举办“乡饮酒”“乡射”等传统的行礼,向社会推行道德教化,到东汉时,地方官学发展极盛,出现了“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三、私学1、书馆。书馆又称为书舍,因为官学中的学生不多为贵族子弟,所以汉朝蒙学阶段的教育主要依靠私学,教育内容主要为识字教育、读写训练

6、,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2、经馆。经馆比书馆高级一些,实际上是一些学者聚集讲学的场所,私学中采用的教育方法是以次相传,类似于陶行知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师只对从学时间较长的高业弟子传授,再由他们传授给初学弟子。其中,大家熟知的董仲舒、王充和郑玄等都是著名的私学大师。以上就是对汉代学校教育概况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以上是《教育学: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更多教师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