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能力测试

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能力测试

ID:44183513

大小:551.0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9-10-19

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能力测试_第1页
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能力测试_第2页
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能力测试_第3页
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能力测试_第4页
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能力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能力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文综能力测试历史复习教学的思考与建议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Ⅲ)历史试题简单分析试题特点及启示:1、注重基础,贴近教材。13题:“滇王之印”;[P43页]14题:元朝时中央政府管辖西藏的机构;[P112页]15题: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P137页]16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142页]17题:曹操诗歌总体风格;[P63]18题:杜甫的诗句;[P93]19题:话本出现的原因;[P121]20题:毛泽东的诗句;[P9]21题:《望厦条约》的内容;[P8]22题:《开罗条约》的内容;[P57]23题:

2、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根本目的;[P48]24题: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P150]第37题:第(1)问:瓦尔密战役的性质;[P41]第39题第(5)问: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对万隆会议的作用。[P145]第(6)问: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外交的作用。[P145]这些试题尤其是选择题,给我们以警示:必须高度重视课本。抓纲务本,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回归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楷体小字部分。2、关注和谐、聚焦热点第13—16题,体现了民族间的和谐发展。第21—24题中美关系题;第37题“民族主义”题;第39题“万隆会议”题。都体现了国与国关系应

3、和谐发展。体现了“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恒热点”命题思路从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评价:启示:“功夫在书内,功夫又在书外”;“教书更育人”(新课标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选材和试题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3、突出能力,凸显创新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评价:200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以《考试大纲》中制定的评价目标体系为指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启发和展现辩证、鉴赏、逻辑、推断、论

4、证等研究性思维过程。试题对考生学习能力的考核。1)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学科的信息组织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足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沿革,包容的信息量大;二是要有一定的空间跨度,足以反映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包容的信息层次丰富。如文综全国卷Ⅲ第13—16题,“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成为4道题目的主题,表现了中央政府为民族统一实行的各种政策,信息内容比较丰富。[考查从古代到现代在我国西南地区实行的民族统一的政策等。]2)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以致用是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的目的。历史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历史事物的准确掌握和正确理

5、解方面。如第37题与文综卷Ⅲ第37题,它涉及民族、民族利益、民族战争、民族独立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对这些民族问题的概念不清楚,就难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该题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比较完整地呈现了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可以刺激考生对民族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要求考生对民族主义进行历史的、理性的分析。3)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它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量所要考查的重要方面。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主要是非选择题)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程度、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水平等。历史学科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在使用各种方法的同时,突出学科的论证特点,即历史思维。如文综全国卷Ⅲ第

6、39题,题目抓住“异”“同”二字展开阐释和论证。这其中要求对不同的国家、制度、文化进行比较和概括,又需要对我国的外交活动、主张、作用进行论证,在整体上还要突出对“求同存异”的历史思考。启示:“考能力”永远是文综高考命题的主题。1)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2)“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3)从严科学训练——精选试题强化练;把握时间适应练;审题答题规范练;高考试题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题——从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4)注重考后的讲评和方法的积累——“审题技巧”“解题思

7、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顿悟”,形成能力;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能力测试历史试题专题中国古代史部分:一、中国古代政治局面、政治制度、变法改革——涉及到封建官制、秦朝强盛、中央集权(经济措施)、速亡的经济原因;王安石变法等;二、中国历史上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涉及到水利工程、赋税制度、扬州繁荣的原因等;三、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及边疆管理——涉及到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台湾、唐太宗与汉武帝处理民族关系的表现及区别等。四、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和对外贸易——涉及到留学生派遣、唐太宗、乾隆帝等对外关系的观念及

8、影响;及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等。五、中外科技、教育、思想、史学和文学艺术——涉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