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75839
大小:26.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9
《中国小吃申遗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小吃申遗报告 小吃绝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小吃申遗没有任何困难! 要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濒临灭绝。 北京全聚德、便宜坊的烤鸭,四川夫妻肺片、保定会馆直隶官府菜、无锡王兴记小吃和酱排骨、苏州船菜船点……这些美食已经成为“地方遗产”或正在申遗的路上…… 图片由左至右 ■《烤馕》――馕是新疆民众。特别是高原牧区必备的食品之一。 ■《耳朵眼炸糕》――此为天津名吃,由晚清间津人刘万春首创。因炸糕铺位于一米宽的耳朵眼胡同而得名。 ■《烤蕃薯》――蕃薯又名红薯或山芋。不仅香甜适口,还有和血补中,宽肠通便,益气生津
2、的作用,常用对人体健康大而有益处。 ■《湖北麻糖》――湖北小吃麻糖,是将花生芝麻炒熟,倒入熬好的糖稀中搅拌,收拢压实后切割成片。口感酥脆香甜。 有人说,刚刚过去的2D06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的元年。此话一点不假。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我国第一批518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我们非常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农历二十四节气,民间文学白蛇传传说和梁祝传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以及杭州濒临灭绝的地方曲艺小热昏全都榜上有名。 518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具体分为
3、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俗、民间音乐、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舞蹈、杂技与竞技、传统医药等十个大类。当我们仔细浏览这个名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中国一向被公认为世界小吃大国,然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没有把小吃单独列为一类,只是把它笼统地归入“传统手工技艺”;而在“传统手工技艺”中,也只有区区9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跟“吃”沾点儿边的,它们是:茅台酒酿制技艺(贵州)、泸州老窖酒酿造工艺(四川)、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山西)、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浙江)、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山西)、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江苏)、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
4、技艺(福建)和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四川)。 9:518,难道说中国那么丰富多彩的食文化被忽略了?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传统小吃,真的将被排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门外? 小吃是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下的定义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很显然,小吃完全满足无形、民族、世代相承、与生活密切相关、
5、文化表现形式这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定性要素。 图片由左至右 ■《驴打滚》――河北唐山小吃,北京的驴打滚要滚上黄豆面又称豆面糕,过去多用黄米制作。后改为江米。 ■《棉花糖》――江南小吃棉花粮是用一转轮下面有火炉,将糖熔化甩出细丝。用细木棒将糖丝缠绕,缠成球形如同一朵盛开的棉花。故得名棉花糖。 古代的哲学家说过,“食色,性也。”食和性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的专家钟声先生向笔者转述了这样一种观点:食文化是人类的“源文化”。小吃作为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一直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钻木取火的年代。原始人学会了用火
6、之后,还只知道用它来蒸和煮,谈不上有什么烹饪技巧。而那时人们每天能获取的食物也极其有限,大家都是得到一点就吃一点,完全不像今天有固定的一日三餐。那种零敲碎打、每次只吃一点点的吃法,其实就是“小吃”的前身。不过“小吃”这个词真正出现,应该说是在唐宋时期,小吃成了一个跟“大菜”相对的概念。那时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制作食物的原料大大丰富,随之而来的是烹饪方式的改进,人们掌握了煎炸烤熏焖等等多种技巧,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食物制作出来以后可以储存了,人们这才养成了一日吃三顿的习惯。从此以后,小吃
7、也就慢慢“退化”成了大菜的一种补充形式。 ■《铁板煎海鲜》――此小吃源于天津海滨小镇北塘,是一道席面菜品。可能是受烤羊肉串的启发,人们将海鲜切穿成串。街头做卖,其香让路人驻足。 “有的小吃绝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小吃申遗没有任何困难!”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陈学智教授这样告诉记者。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是由文化部批准设立的专门从事食文化研究的中央一类社团。眼下,他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编纂《中国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名录》,预计2007年初步完成,这部记忆名录将为以小吃为主的中国美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性意见,可以说是小吃申遗的一个前
8、奏。 各地美食悄悄兴起“申遗”热 虽然目前还没有哪种小吃有幸成为“国家遗产”,但是民间为小吃“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