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ID:44170639

大小:233.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_第1页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_第2页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_第3页
资源描述: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主堡急途医堂苤鲞呈Q!!生兰旦箜丝鲞笠呈翅g!i望』垦坐!垡丛鲤:£!b旦!翌兰Q!!:!!!:丝:盥!:呈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赵伟英GreaneyBrendan陈三妹徐凤娇金静芬危重患静转运往往足为了进一步检查诊断或为了得到更有效的救治,,然而,转运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仪器设备、人员等因素HT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l⋯,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导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不利后果,甚至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5。“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毋庸置疑,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性能良好的转运}殳备。6⋯,和有计划的转运过程o“可以降低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本文

2、总结国内夕bx,t危重患者转运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探讨适合的方法,欲为解决转运安全问题提供客观依据。1资料与方法以“危重患者”、“转运”或“转送”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叶_I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以“criticallyillpatient”、“intrahospitaltransport”、“interhospitaltransport”、“intrahospitaltransfer”、“interhospitaltransfer”为关键词检索PubMed、MEDLINE、CINAHI.、EMBASE、SpringerLink等医学数据库,时间

3、自2002年1』】至2012年6月,采用自动检索和人工查找形式检索相关文献,,2结果2.1转运的现状转运分为院际转运和院内转运。院际转运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多与寻求更好的医疗资源有关。据英国霞症监护罔家审计署及研究中心资料【12I表明不同临护室之问蘑症患者转运约占总转运患者数的5.1%。院内转运是指在同·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主要目的是‘j诊断性检查和治疗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多次转运。Winter⋯研究表明,cT检查占78.o%,MRI检查占12.o%,}术室占9.5%;其中28.1%患者转运2~4次。Lahner等。“报告226例患者共转运452次,转运目的依

4、次是CT检查、于术室、放射检查和MRI检查。文献[14—15]发现相似,依次为CT室、介入室、手术室和MRI室等。2.2转运不利后果及相关因素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2.027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赵伟英,盒静芬);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赵伟英,陈三妹,徐凤娇);英冈考文垂大学生命与健康学院(GreaneyBrendan)通信作者:金静芬,Email:zrjzkhl@zju.edu.CI'I·219··综述·2.2.1转运不利后果低血压、低氧血症是转运最常见的不利后果。,危重患者转运可进一步影响其

5、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稳定,不利后果发生率在15.2%一31.3%一’”‘1“。主要包括:气道梗阻、气管导管移位、低氧血症、氧饱和度降低、心跳呼吸骤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血、空气栓塞、颅内压增高、脊髓损伤等。4一’”。20。Beckmann”J等发现生理功能紊乱发生率为14.7%、住院时问延长为4.0%、身体/心理损害为2.8%、死亡为1.7%。唐春福和张军根““对需呼吸机支持的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研究发现,其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1%,低血压休克为2.6%,低氧血症为2.6%,心搏骤停致死为6.4%。钟娟等⋯5J则发现,血压波动大于20%发生率为5.8

6、%,氧饱和度降低为3.4%,人工气道梗阻为2.1%,颅内压增高为1.2%,气管插管移位、心搏骤停致死、坠落伤和血透置管脱落分别为0.6%。卢勇等”院内转运危重患者194例次,心搏骤停致死发生率为2.6%。2.2.2相关因素转运相关的不利后果发生与转运人员、仪器设备密切相关。与转运人员相关的有意外拔管,通气不足或过度,胸腔引流管脱开,中心静脉、动脉导管、颅内压监测导管脱落,沟通不良等;与仪器设备相关的有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电池故障,氧气耗尽,呼吸机管道脱开,氧饱和度探头脱开,管道扭曲,心电监护导联脱开等【1,4,9,18,21-22]。其中一半以上是可以避免的。2⋯。英国国家病患安

7、全机构报告。23与设备有关主要是监护仪电池故障,缺少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呼吸管路和输液通道的意外脱开等。Winter⋯发现,移动患者时人工气道滑管占35.7%,动脉导管移位或脱开占21.4%,电池和氧气耗尽占21.4%,无吸引器占16.7%。Velzen。22。认为,仪器设备原因占17.7%;而协调配合、沟通方面因素占54.8%;缺乏监管引起的占17.7%。同样,Beckmann等引认为人员因素占6I.0%,包括监测不到位、仪器设置不正确、人工气道移位、患者体位不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