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案精选:七年级数学《代数式的值》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七年级数学《代数式的值》教学设计教案精选:七年级数学《代数式的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教学建议1.重点和难点:正确地求出。2.理解:(1)一个是由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而决定的.所以一般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它会随着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谈时,必须指明在什么条件下.女口:对于代数式;当时,代数式的值是0;当时,代数式的值是2.(2)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必须确保做到以下两点:①使代数式有意义,②使它所表示的实际数量有
2、意义,如:中不能取1,因为时,分母为零,式于无意义;如果式子中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长,那么它必须大于0.1.求的一般步骤:在的概念中,实际也指明了求的方法.即一是代入,二是计算.求时,一要弄清楚运算符号,二要注意运算顺序.在计算时,要注意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进行.4o求时的注意事项:(1)代数式中的运算符号和具体数字都不能改变。(2)字母在代数式中所处的位置必须搞清楚。(3)如果字母取值是分数时,作乘方运算必须加上小括号,将来学了负数后,字母给出的值是负数也必须加上括号。5.本节知识结构:本小节从一个应用代数式的实例出发,引出的概念,进而通过两个例题讲述求
3、的方法.6.教学建议(1)是由代数式里的字母所取的值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对应的思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函数观念.(2)列代数式是由特殊到一般,而求,则可以看成由一般到特殊,在教学中,可结合前一小节,适当渗透关于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正确地求出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1?用代数式表示:(投影)(l)a与b的和的平方;(2)a,b两
4、数的平方和;(3)a与b的和的50%?2?用语言叙述代数式2n+10的意义?3?对于第2题中的代数式2n+10,可否编成一道实际问题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投影)某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要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学校另外留10个,如果这个学校共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若学校有15个班(即n=15),则添置排球总数为多少个?若有20个班呢?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需要添置排球总数,是随着班数的确定而确定的;当班数n取不同的数值时,代数式2n+10的计算结果也不同,显然,当n=15时,是40;当n=20时,是50?我们将上面计算
5、的结果40和50,称为代数式2n+10当n=15和n=20时的值?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二、师生共同研究的意义1?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2?结合上述例题,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求代数式2x+10的值,必须给出什么条件?(2)是由什么值的确定而确定的?当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是由代数式里字母的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之后,可用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教师指出:只要代数式里的字母给定一个确定的值,代数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⑶求可以分为几步呢?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呢?下面教师结合
6、例题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板书例题时,应注意格式规范化)例1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解:当x=7,y二4,z=0时,x(2x-y+3z)=7x(2x7-4+3x0)=7x(14-4)注意:如果代数式中省略乘号,代入后需添上乘号?例2根据下面a,b的值,求代数式a2-的值?(1)a=4,b=12,(2)a=l,b=l?解:⑴当a=4,b=12时,a2-=42-=16-3=13;(2)当a=l,b=l时,a2-=-=?注意(1)如果字母取值是分数,作乘方运算时要加括号;(2)注意书写格式,“当…
7、…时”的字样不要丢;(3)代数式里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是所取的值不应出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失去实际意义,如此例中a不能为零,在代数式2n+10中,n是代数班的个数,n不能取分数最后,请学生总结出求代数值的步骤:①代入数值②计算结果三、课堂练习1?(1)当x=2时,求代数式x2-l的值;⑵当x=,尸时,求代数式x(x-y)的值?2?当a=,b=时,求下列:(l)(a+b)2;(2)(a-b)2?3?当x=5,y=3时,求代数式的值?答案:1.(1)3;(2);2.?(1);(2);3..?四、师生共同小结首先,请学生回答下面问题:1?本节
8、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求应分哪几步?3?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其次,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1)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