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

ID:44161004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_第1页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_第2页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_第3页
资源描述: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关键词】中医理论辩证糖尿病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的理论,找出疾病的根源、特征进行辨证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患者,男,56岁。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2个月,在当地县医院检查诊断II型糖尿病,服用清热养阴中药汤剂40天,无明显效果。刻诊: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舌质淡胖有齿印,舌苔白腻,脉濡缓。检查:尿糖++++,空腹血糖13mmol/L0辨证: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治法: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方用四君子汤合平陈汤加减。处方:台参20g.苍术15g、白术10g、厚朴10g、半夏10g、

2、陈皮10g、云苓12g、佩兰叶12g,6剂。服完上述药后患者口渴多饮等症状明显好转,较前感觉有力,舌苔见薄白,药已有效,效不更方,继前方连服28剂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尿糖+,空腹血糖6.8mmol/Lo嘱患者改服六君子丸,并节制过食辛辣及肥厚等食物,以巩固疗效。按: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根据辨证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其病机非脾胃躁热伤阴之证,而是属脾虚痰湿内蕴之证候。因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因脾虚湿困,运化失职,水谷之精微物质不循常道而随小便下流则成糖尿,因精微物质不能输送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消

3、瘦乏力。张景岳在《求本论》中说“直取其本,则生诸病,无不皆退”,因此治疗一反俗套,而取之无效,辨证未用健脾燥湿化痰之法,用四君子汤合平陈汤加减已取卓效。2肾气(阳)不足,固摄失职患者,女,49岁,患者有糖尿病史2年,经常服用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病情未见好转。患者主要表现口干多饮,每日饮水量6000ml左右,尿多混浊,食量增多,消瘦,腰酸腿软,四胶发凉,大便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检查:尿糖阳性(++++),酮体阳性,空腹血糖19mmol/L,辨证:肾气(阳)不足,固纳气化无权而致消渴。治法:补肾温阳固脱,处方用金匮肾气方加减,处方:

4、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20g、龙眼肉12g、云苓12g、肉桂6g、熟附子6g、菟丝子10g、构杞子15g、草W10g.覆盆子10g、益智仁10g。患者服上药10剂后,感觉诸症悉轻,又继复服原方18剂后,1月后检验:尿糖阴性,空腹血糖5.9mmol/L?嘱患者又继原方去熟附子、益智仁肉桂改为5g服用10剂,诸证消失,观察2年,检验尿糖,血糖均正常。按:该患者之糖尿病,根据中医辨证分析,此证型非单肾阴亏虚,而是属肾气(阳)不足,因肾气(阳)不足,水液气化不良,不能化生津液而蒸藤于上,故口渴多饮,肾气(阳)虚,开合固摄无权,膀胱不约,故尿

5、多混波;肾阳虚不能温煦,故腰酸腿软,四肢发凉;脾阳根于肾阳,肾阳虚,脾阳失于温煦,使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故消瘦乏力,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皆为肾气(阳)虚所致。根据中医的理论阴阳互根关系,用金匮肾气方的特点,温补肾阳而取之以效。再随症加减故病获痊愈。3热毒蕴肺,肺宣降失职患者,男,79岁,患者有糖尿病史7年,经常服用滋阴清热的中药及消渴丸,优降糖等药,病情时轻时重未能治愈。查空腹血糖14.6mmol/L,尿糖(+++),临床表现:饮多、食多、尿多、消瘦、经常咳嗽、吐黄痰量多、舌质红、苜黄黑厚、脉滑数,中医辨证为:热毒蕴肺,

6、肺宣降失职,津液宣发肃降失调而致消渴。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为主,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方药;枇杷叶1肚、生石膏20g、知母12,地骨皮10g、桑白皮10g、金银花18g、连翘12g、鱼腥草10g.橄子9g、杏仁10g、黄苓10g.黄连9g、百部10.水煎服,服上药16剂后,症状明显好转,查:血糖7.2mmol/L,尿糖(+),又继服上药20余剂,病情稳定,观察1年复查,血糖、尿糖均无上升。按:本例患者中医辩证为热毒蕴肺,肺失宣降,气不化津而致消渴,故用枇杷清肺饮加减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方中用枇杷叶,石膏、知母、黄苓、黄连、撅子以清热泻肺,

7、双花、连翘、鱼腥草、清热解毒双皮、地骨皮、杏仁、百部以泻肺化痰,共奏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之功,使“消渴”自愈。评语: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在中医内科中通常分“上”“中"“下”消,其总的病机属“阴虚燥热”,以饮多、食多、尿多、消瘦为主要特征,都以滋阴清热为主治疗。笔者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及特征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治病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要继承古训,叉要结合临床病人的表现及特征灵活辨证施治。中医的理论,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属阴虚内热,但在临床上糖尿病人此证很少见到。又如阴虚者,口干渴而不欲饮或饮不多,纳呆,则糖尿病人则相反。再如有

8、些滋阴药性味甘甜对糖尿病人及其不利,如麦冬、花粉等,所以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认真辩证分型,笔者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以“虚”“热”瘀为主要机因,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参考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