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23827
大小:239.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0-18
《第九讲让生命更有价值精品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教学目标2.学习要点3.基本概念4.基本内容6.复习思考题5.教学活动第九讲让生命更有价值教学目标了解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掌握科学的人生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人生价值的各种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要点1、人生价值的内涵2、人生价值取向3、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一、人生价值内涵1、什么是价值?(1)价值是一个关系性概念“‘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人同周围事物的四种关系认识关系改造关系审美关系价值关系(2)价值是一个主体性概念价值以人的需要为根据任何事物或现象只有能够满足人的需
2、要时,它才有价值。(3)价值是一个普遍性概念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存在价值问题,它渗透于人类社会的全部生活活动之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价值存在。2、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双重关系——自我为主体:客体自我对主体自我的价值——社会为主体:个体对社会的价值人生价值:作为客体的个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对于作为主体的社会和作为主体的自身的有用性。3、人生价值的特点(1)客观性——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客观的(标准)——主体创造价值的活动是客观的(作为)——主观的价值生活体验是客观的(价值感)(2)社会性人生价值存在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与满
3、足需要的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表现出来,因此,人生价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概念,具有社会性。(3)创造性——自我价值是自己为自己创造的结果——社会价值是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结果——没有创造就不会产生价值——如果创造的价值与主体要求相反产生负价值4、人生价值的构成(1)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满足对象)自我价值:当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其能力及创造满足自身的需要时,就形成“自我价值”。通常情况下,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愈多,他个人的自我价值往往愈低,如社会对弱势群体、残疾人的救济,国家对贫困户的补助等等。社会价值当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其能力及创造满足
4、他人、群体、社会的需要时,就形成“社会价值”。贡献越大,价值越大。如果对社会发展起阻碍、破坏作用,就是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地位及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区分主次(2)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表现形式)内在价值指创造价值的潜在能力。外在价值指发挥自身创造力所创造出来的现实价值。(3)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满足需要种类)物质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精神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4、人生价值观基本内容(1)人生价值目标人们思考、确定并追求的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它涉及“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它是人
5、生价值观的核心。人生价值观的进步与落后,高尚与渺小,根本上取决于人生目标的不同。(2)人生价值手段人们为达到人生价值目标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涉及“人怎样活着”的问题。它是人生价值观的实际表现。实现人生价值目标,可以有多种手段。不同手段,其性质、效果也不相同。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目标,人们需对各种手段加以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手段。当代大学生优先采用的10项人生价值手段依次为:(1)拼搏进取(6)百折不挠(2)诚实守信(7)自我控制(3)深谋远虑(8)洁身自好(4)勇于竞争(9)随机应变(5)量力而行(10)埋头苦干教育部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手段
6、调查:(3)人生价值评价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人生有无价值和价值的意义大小作出的判断,它涉及“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问题。人们总是会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人生和社会行为进行评价,从而产生值得不值得、幸福不幸福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二、人生价值取向1、价值取向的内涵价值取向是指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倾向性。价值取向分为群体价值取向和个体价值取向。2、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价值取向在不同的领域中表现为不同的方面。——政治价值取向(三权分立与人民代表大会)——审美价值取向(美与丑)——职业价值取向(择业取向)——道德价值
7、取向(利他与利己)孔繁森,他不能尽孝于高龄老母,却将棉鞋、毛衣送给藏族的老妈妈;他不能眷顾妻子儿女,却收养了两名藏族孤儿,用自己卖血的钱来改善孩子的生活。这一切并不奇怪,因为,在孔繁森的精神世界中,“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1998年夏,为了保证我国大城市武汉市的安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沿岸的一些群众,亲手掘开堤坝,使江水分洪,让大水流进自己的家园,以减轻对武汉市的威胁。3、价值取向的本质价值取向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决定价值取向变化的根据在于社会生活本身的变化。当代中
8、国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新特点:——主体性(强调自我感受)——多元性(突出个性化)——矛盾性(自我与社会冲突加剧)——实用性(注重实际)教育部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调查:“你认为人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大学生选择的结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