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现状综述

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现状综述

ID:44065681

大小:85.8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8

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现状综述_第1页
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现状综述_第2页
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现状综述_第3页
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现状综述_第4页
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现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现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外道德教育理论与现状综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田毅松根据对文献的搜索及其资料的整理,国外的德育理论研究综述如下,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演进道德认知发展理论(moral—cognitivedevelopmenttheory)是20世纪对美德育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anceKohlberg),这一流派的代表著作是:《道德发展哲学XThephilosophyofmoraldevelopment)%《道德发展心理学MThepsychologyofmoraldevelopment)x《道德判

2、断的%度MThemeasurementofmoraljudgment)以及《道德发展的阶段XMoralstages)等著作。科尔伯格的主要观点是对杜威(JohnDewey)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和皮亚杰(JeanPiagetX儿童道德判断》的综合批判(不是批评,而是基于理性地审视和改造)和继承,认为德育就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即德育的中心是坚持发展道德认知能力。所谓认知就是,对道德问题和决策进行积极的思考,所谓发展就是,把德育目标看做是经过各个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提炼是:A.德性的发展遵循一定阶段,与成熟有关,但不等同;B.德性的发展与认知

3、发展密切相关,认知是德行发展的基础,德性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但不等同;C.德性发展本质是,寻求社会的接受和自我实现,是社会激发下原有认知力发展的结果:D.德性发展本质上具有普遍性,与文化(civilization——我推测)具有弱相关性$E.道徳发展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文化(culture)活动的参与程度。在此基础上,他提岀了44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水平一:前习俗道德水平——对文化规则和表记的是非善恶观念敏感,但是仅仅基于行为的实质结果或权利来解释。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一,即惩罚与服从阶段:服从规则和权威,避免惩罚;阶段二,即个人的

4、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满足自己或他人需求,给他们带来即时利益。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承认规则的正当性(right)行为价值以遵守规则的程序为依据.其中包括:阶段三,即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扮演好角色,关心别人,阶段四,即社会制度与良心维系阶段:恪守社会秩序,对社会尽职尽责,维护社会或群体的福利。蕭时期青少年箧育的探索与创新■■■0■•■■■0■•叭Ions

5、基础,随意性,但注重主体性。水平三:后习俗与原则道徳水平——道德决策取决于社会中所有成员一致认可的权利.价值和原则。其中包括:阶段五,即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权利阶段:维护基本权利、价值观和合法的社会契约。阶段六,即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社会普遍伦理,大同社会下的道德原则——“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J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理论的假设,它具有坚实的学校实践基础.杜里尔(Turiel).布莱特(Blatt)和班扬(Banyan)分别于1965年、1969年和1971年在学校实践中进行了实证考察,通过学校实践来检验这一理论。基于此,他们①提出

6、了两种德育模式:a・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即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情境设置,讨论问题,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道德水平,这一模式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达到阶段六的人;b・新柏拉图德育模式,即培养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一般公民,他们能够达到阶段四——民主参与和管理的道德水准。②使用了两种主要的德育基本方法:a.课堂讨论法——通过设置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平;b.公正团体法——利用公正机制建立公正团体,培养公正的观念,达致对公正的理性认识,提高道德水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德育教师提出了如下建议:(1)自身道德素质;(2)尊重儿童发展,一视

7、同仁;(3)不直接教给儿童道德判断;(4)不用权威进行道德教育;等等。因为此理论把道德发展与人的认知能力进行结合,这就使得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具有可测量性,所以他们的为品德发展的测量制定了量表,道德成熟量表(Moralmaturityquotient,简称MMQ)O二、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人本主义德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罗杰斯(Rogers).马斯洛(Maslow)和斯腾豪斯(Stemhose)。这一流派的专著比较多,兹不一一介绍。人本主义德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德育——甚至是整个教育——的任务就是给这一

8、倾向提供实现的条件,达到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的生成和完善。不难看岀,他们坚持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这是人们自我实现的理论基础。所以,他们认为德育不是改造人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