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洛神赋》的主旨论文

探析《洛神赋》的主旨论文

ID:4405524

大小:8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01

探析《洛神赋》的主旨论文_第1页
探析《洛神赋》的主旨论文_第2页
探析《洛神赋》的主旨论文_第3页
探析《洛神赋》的主旨论文_第4页
探析《洛神赋》的主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洛神赋》的主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洛神赋》的主旨摘要:在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中,作者描述了一个人神相恋却又怅然分离的故事。对于其主旨历来存在争议,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主张“感甄说”与“寄心君王说”均不成立,然后根据曹植的经历性格并将该赋与此前宋玉、王粲、杨修等人的同类题材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洛神赋》的主旨正是在于借助古老的原型传达觉醒时期的作者在种种矛盾冲突中独特而复杂的生命体验。关键词:人神相恋  人道殊途   曹植  洛神赋   集体无意识 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在其名篇《洛神赋》里讲述了自己返回封地途中,在洛水河畔与洛神相遇,双方心生爱慕之情,无奈由于人道殊途,不得不怅然

2、分离的故事。由于辞采华茂,感情真挚,塑造了一位明艳动人、神采飘逸的女神形象,历来为后人所赞赏。然而,对于其主旨,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法“感甄说”与“寄心君王说”,由于均带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包含着主观臆想和武断的成分,均不能成立,但从这两种说法中仍可以发现某些合理的成分和值得商榷的地方,再加上随着西方文学研究方法的深入,《洛神赋》的主旨仍有分析与探讨的余地。一、辨析“感甄说”“感甄说”之“甄”即魏文帝曹丕的夫人甄氏,据《三国志》卷五《魏书·文昭甄皇后传》及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记载,甄氏不仅美貌贤德而且文采出众。她生于汉灵

3、帝光和五年,比曹丕大五岁,比曹植大十岁,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曹丕趁乱将其据为己有。生魏明帝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后曹丕宠爱郭氏,甄后因有怨言而被曹丕赐死,尸首“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后其子魏明帝即位,追谥其为“文昭皇后”。“感甄说”出自相传李善为《文选》作注的一段文字:“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涕。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

4、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令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①]后人对于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此说法为小说家附会而成,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二卷中注云:“当是后人旁记于题旁,而阑入《文选》,误为李善注。”文选的这段注解是否为李善所注是有待考证的,李善做注注重引经据典,被时人讥为“释事而忘义”。清人何琇《樵香小记》说:“李善注《文选》,字字必著其出典,唯《洛

5、神赋》注感甄事,题为《传》曰,究不知为何《传》也。”对李善做注的说法提出质疑。此外,文选载有此注者,唯有宋尤袤刻本,其余版本均无此注。胡克家在《文选考异》中提出这个注是尤袤所加,但早于尤袤的姚宽,在《西溪丛语》卷上曾引过此注,可见此注也并非出自尤袤。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推断,“感甄说”最早出现在中唐时期。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有“班女恩移赵,思王赋感甄。”[②]的句子,元稹是中唐诗人,可见中唐已经普遍流传曹植和甄妃的爱情故事。晚唐李商隐的《无题》有“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的诗句。至于中唐之前,李白也写

6、过这样的题材,其《感兴》其一:“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但此诗仅是李白就《洛神赋》发的感慨,并没有说宓妃就是甄妃,可见盛唐时期感甄说还未见流传,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有关感甄的资料都在中唐。既然作者无法考证,辨析“感甄说”就应该从它产生的时代出发。首先,感甄说产生的大背景是思想观念开放的唐代,唐代小说中私奔、改嫁现象很多,贞节观淡薄,迥异于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彰显了那个时代开放自由的气息,出现叔嫂相恋的题材不足为奇。其次,中唐时期

7、经历了安史之乱,士人在乱世之后的安定酝酿了一幕幕爱情理想。再者,不难发现,后世拥护“感甄说”的人,除了李善之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诗人、文学家,李商隐曾写过《东阿王》、《涉洛川》等诗,被潘德舆斥为“文人轻薄”、“喋喋不休”。清代的曹雪芹虽无明言,但从他的作品亦可看出他的倾向。《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借写贾宝玉在水仙庵看到洛神的塑像“滴下泪来”,祭奠这个“人间有一、天下无双、极聪明清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以表达对金钏的一番情意。可见,曹雪芹将曹植同宓妃的关系与宝玉和金钏的关系相联系。如果曹雪芹将其理解为“屈子之志”,则有悖于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可以看出,曹雪芹对《

8、洛神赋》的理解,应该同李商隐是相近的,决不似道学家那样附会。但这里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是李商隐还是曹雪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