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

ID:44051437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_第1页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_第2页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2014-06-2516:22:00来源:《时事报告》[打印][关闭]六十年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演变经历的儿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8年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巩同阶段。1949年建国以后到1978年的30年中,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我国建立了〃国家——单位——个人〃的一元主体社会管理格局。执政党和政府成为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当吋的社会管理体系包括作为国家的社会控制和福利供给职能的延伸的单位体制,“议行合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作为单位休制补充管理单位体制以外的城市居民的街道办事处

2、和居民委员会体制(街居制),依靠政治-身份來划分的阶级分类体制并辅Z以运动式、批斗式的政治管理方式,作为党和政府的传送带的群团组织,城乡分割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等。③传统社会管理体制依靠严密的社会控制维持了社会秩序,实现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但却窒息了社会的创造活力,牺牲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第二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阶段。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放权讣利调动各方积极性的过程,向地方放权、向企业放权的过程使各级地方政府

3、和国有企业赢得了自主权和积极性,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为适度行政性分权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所取代,政治和经济逐步分开,私人经济部门在公共部门旁边成长起来。农民向城市和工业服务业的转移步伐逐步加快,但这一时期农民工还被称为〃肓流〃•政府作为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人民公社体制、政治-身份性阶级分类体制先后解体,运动式、批斗式的管理方式被新的法制化管理方式所取代,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日益松动,作为社会控制细胞和福利供给者的单位逐渐变为比较单纯的工作场所。第三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奠定基础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

4、,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我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口标,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到十六大前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个体和私营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私人经济部门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方面发挥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间组织管理从定期清理走向依法登记管理,90年代以來获得很大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程,农村村民自治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所有这些都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指出,这一时期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屮过于

5、强调商业化和社会化的资源动员机制,④过于强调职工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所应担负的责任,政府冇意无意地淡化自身在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或公共服务中所应担负的责任,由此导致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和享受基木公共服务方面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差别的扩大。社会组织发展受到的限制和控制较多,仍然屈丁•社会管理的对象,在社会服务方而仅发挥冇限的拾遗补阙的作用。第四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自觉构建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口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中期阶段。在国家和社会日益分离的基础上,一个相

6、对独立于国家和企业的社会生活领域逐步形成,利益分化和多样化导致的社会孑盾冲突凸显出来,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己任的社会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廿标,并正式提岀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从而明确了社会管理的领导体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制度建设做出了全而部署。党的十七大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社会体制改革止式提上党和政府的工作口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结合起來

7、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口标,将社会秩序与社会发展贯通起来,实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并举,这标志着我国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建设进入了一个自觉构建的阶段。——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中国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屮,屮国农村的社区治理主体经历了由“有社会、无国家”到“有国家、无社会”再到“有国家、有社会”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社会,中国农村社会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自治,“有社会、无国家”是这个吋期农村治理主体构成的重要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

8、全面的规划,传统的村落共同体逐步瓦解,乡村治理开始由“有社会、无国家”的模式向“冇国家、无社会”的治理模式转变,乡村中的治理主体结构也随Z迅速转变。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