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

ID:44034160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_第1页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_第2页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_第3页
资源描述: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腺龔性增生病的治疗[关键字]乳腺囊性增生病;中药;消癖方[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J1673-7210(2008)03(c)-080-02乳腺囊性增半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女性乳房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触之有人小不等的肿块,有压痛。本病是乳腺增生性病变屮的1利或增主过程中的1个临床阶段,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乳腺小叶增生迁延不愈加璽的结果。由于庾学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不少妇女罹患木病后要求诊治和排除乳腺癌,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30-50岁育龄妇女。病程较

2、长,2〜5年居多。多伴双侧乳房周期性胀痛,压痛,肿块胀痛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关,一•般月经來潮前1周症状加重,行经后减轻,肿块可位于乳房的任何象限,常为多发性,扁平形,或呈串珠状结节,结节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边界不清,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活动,生长速度缓慢,压痛明显。腋窝淋巴结不肿大。部分患者乳头可伴有少量棕褐色或浆液性分泌物溢岀。2临床诊断前述的各种症状、病史和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但须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并结合辅助检查。如彩超对囊肿的诊断冇独到价值,可清楚显示回声的龔肿影像和大小。乳房钳靶X线摄片检查可见密度增高的模糊阴影,数口不定。如病变范

3、围小,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小梁,病变广泛则乳腺密度均匀增高,失去正常结构。囊性增牛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弧形的边缘整齐的阴影,周有一透亮区。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査有助于判断溢液中有形成分的性质。针吸细胞学检杏可见良性上皮细胞和吸到囊内液体时,诊断的符合率可达80%以上。上述方法不能确诊时可考虑做病理活检。3鉴别诊断乳腺纤维腺瘤。木病好发于20〜25岁青年妇女,肿块多为单个,形如丸卵,生长缓慢,质韧,表而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大,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小粘连,无压痛;乳头无溢液;腋窝淋巴结不肿大。乳腺癌。木病好发于40〜60岁绝经前后妇女,大多是偶然发现。早期患侧乳房体

4、积可增人。肿块处皮肤明显凹陷,为无痛性的圆形小肿块,多发于外上象限,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可。肿块牛长迅速。与周围组织及皮肤极易粘连,不能用手推动继则皮肤出现水肿或“橘皮样”改变。进一步皮肤溃破形成溃疡。乳头内陷并有血性分泌物溢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4病因病机女子以血为木,在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的特点,使机体处于“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非平衡状态。肝体阴而用阳,体阴者主藏血,用阳者主疏泄。川气的疏泄乂与情志有关。若肝失疏泄,则肝气淤滞,易出现乳胀、乳痛、胸闷、多愁善感或烦躁易怒等症。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屮提出“女了以肝为先天”之说。肝气

5、淤滞最易克乘脾土,引起脾的功能失调。因为肝脾同居中焦,共司气化。川气一动即乘脾土。川:郁脾虚则气血淤滞,水湿留聚。唐宗海在《血证论・-卷・脏腑病机论》中云:“本乙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本Z气以疏泄Z,而水谷乃化。设肝Z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漏中满Z证,在所不免。”湿蕴于内无处不到,停聚体内则形成有形之水,滞涩乳络则易形成乳房包块。从经络循行上,乳房是肝经、脾胃Z大络循行处。若肝失疏泄,肝血不足,脾失健运必然导致气血淤滞,水湿留聚乳络,使乳房增生与复I口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发生过度增生与复I口不全,从而出现乳胀疼痛、肿块等病理改变。现代医学证实

6、,妇女在黄体期除乳腺肿胀外,还可表现为全身不同程度的沉重水肿,是由于体內代谢水平紊乱导致的水钠潴超所致。综上所述,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肝郁脾虚,水湿瘀血互结乳络。5治疗原则对本病的治疗,如症状不明显,触诊无明显腺体增厚或肿块形成,其他检查也未见有恶性发展趋向者,可定期复查(3〜6个月复查1次)。如胀痛较重影响到工作或生活时,国外多采用抗雌激索药物治疗。但该类药物不良反应人,疗效也不肯定,易加重内分泌失衡。国内多推崇屮药治疗。长期治疗效果不佳,其至岀现局限性腺体增厚,或中年以上有乳腺癌高危因素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笔者认为疏肝、健脾、利湿、活血是中医治疗木病的

7、四大要索。①治肝有二法,一是疏肝,二是养肝。疏肝即理肝气也。余听鸿在《外证医案汇编》屮深入阐述了治肝应从“气”入手,无论虑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Z中,挟理气疏络Z品,使其乳络疏通,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郁金、枳売、香附、橘叶等。而疏肝理气之品,每多辛香温燥,易伤阴血。阴血不足,反使肝气更加横逆,所以疏肝时应重视滋养肝之阴血,加用当归、白芍等养肝柔肝Z品,使肝体得养,肝用得调,肝气自然舒展柔顺。②健脾壮后天Z木,生气血之源,以起培上抑木之效。脾虑,脾失健运,水湿易生,故健脾宜选用有渗湿之功的药物,如白术、茯苓、悬及仁等。使脾气复健,津液分布正常,消除湿滞。③

8、久病多瘀,瘀血与水湿互结乳络可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故在疏肝理气、健脾渗湿的同时勿忘活血化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