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临床路径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路径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3年木院急性脑梗死患者420例,其中未实施路径组(传统组)210例与实施临床路径组(路径组)210例。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平均住院口、住院费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IISS)、治疗90天口常生活能力、治疗90天再住院率、治疗90天病死率。结果:相对于传统治疗,实施脑梗死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t-3.56,P二0.018)、减少住院费用(t二-5.38,P=0.024)、提高治疗90天患者生活能力
2、(Z二2.395,P=0.027),降低治疗90天患者再住院率(X2二10.43,P=0.001),而治疗14天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2.36,P二0.083)、治疗90天患者病死率(X2二1.37,P二0.24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脑梗死临床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日,提高脑梗死治疗效果,同时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关键词】脑梗死;临床路径;疗效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流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具冇发病率
3、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等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临床路径具有改善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的潜在好处,并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广泛推行[1]。它是指由组织内的成员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了一种治疗模式,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来接受治疗。路径完成后,组织内的成员再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來分析、评估每一个患者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个患者住院时发生同样的差异或错误,依此方式来控制整个医疗成本并维持或改进医疗的品质。我院于2010年3月对急性脑梗死实施临床路径,木文对临床路径对该病的住院
4、费用,平均住院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90天H常生活能力(ADL)等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1年至2013年急性脑梗死患者420例,以上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并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路径组。其中传统组210例,男128例,女82例,年龄64.7±6.8岁,路径组210例,男134例,女76例,年龄62.8±7.3岁。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法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
5、的脑梗死管理方法,在辅助检查、住院时间、治疗及护理等方面不按照统一规定进行,采取随机方式。路径组患者则按照卫生部2011年第四版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进行,首先对科室成员进行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培训,成立由专科医师、专科护士等组成的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内容进行治疗、护理、检查和化验、饮食、运动、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出院计划,以上项目采用表格化的路线图表示,并以严格的时间来执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定时讨论和修正。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治疗14天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
6、程度评分;治疗90天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90天再住院率;治疗90天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NIHSS评分标准,15分为重度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alTndex评分标准,100分为I级,75-95分为II级,50-70分为III级,25-45分IV级,0-20分为V级。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结果相对于传统组治疗,路径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3.56,P二0.018,表1),住院费用显著减少仇二-5.38,
7、P二0.024,表1)。治疗90天后口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Z二2.395,P二0.027,表3),治疗90天后再住院率降低(X2二10.43,P二0.001,表4)。治疗14天后两组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t二2.36,P二0.083,表2),治疗90天患者病死率无差异(X2二1.37,P二0.242,表4),但两组在治疗前后NIHSS评分存在差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