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儿童急性尿潴留的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急性尿潴留的治疗儿童急性尿潴留的治疗【摘耍】目的探讨解除儿童急性尿潴留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腹部热敷+按摩腰腹部+听水声。2应用肥皂水或开塞露注肛。3留置尿管导尿法。结果方法1对儿童急性尿潴留有一定的疗效,起效慢,不够可靠。方法2对患儿的尿潴留治疗效果明显。方法3对患儿的尿潴留治疗有效,伴有痛苦感,易并发感染。结论三种方法对小儿急性尿潴留均有一定效果。方法2、3效果优于方法1,但方法2更安全、舒适、易被接受。【关键词】尿潴留灌肠留置导尿中国分类号:R694.5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
2、095-02儿童由于疾病、心理等原因可引起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临床表现为小腹胀痛难忍、膀胱区膨胀、无自主排尿,按压小腹有尿意。儿童急性尿潴留临床常见,导致急性尿潴留的的病因很多。我院门诊治疗12名急性尿潴留患儿,报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儿。9例男性儿童,3例女性患儿。年龄11月-9岁,平均年龄4.7岁。男性患儿中5例包茎、2例包皮过长,其屮6例有不同程度的包皮垢、积脓或包皮破溃,1例炎性尿道外口狭窄。1例为便秘患儿,1例无明显病因。女性患儿2例尿道外口炎性狭窄,1例为便秘患儿。1.2治疗方法:
3、腹部热敷、按摩+听水声,适用于较大患儿,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取得配合。用一手置于患儿下腹部,向左右轻轻按摩,然后另一手掌轻压,下腹部采用60-70摄氏度热水袋热敷,同时搅动盆中水,发出水响声。如果此法无效,可应用肥皂水或开塞露注肛,鼓励患儿排便,达到排尿效果。如果以上两种方法均失败,最后选择留置导尿,应用气囊导尿管,男性患儿插入10cm以上,女性患儿约4cm以上,见尿后再进入约2cm,然后向气囊口内注入10毫升生理盐水,固定尿管。1.3治疗有效标准:方法1、2半小时内排尿为有效,否则为无效。方法3应立即排尿。2结果经
4、过以上治疗,有2(17%)名患儿热敷、按摩+听水声后30分钟见效,9(75%)名患儿经过方法1失败后,给你肥皂水+开塞露注肛后15分钟内见效。仅有1(8%)名男患儿,经按摩和注肛治疗后均未见效,无菌条件下留置导尿,保留尿管至次13。拔出尿管后,顺利排尿。3讨论尿路感染是造成小儿急性尿潴留的首要原因。尿路感染造成儿童尿潴留的可能机制:炎性水肿反应损伤膀胱的舒缩功能造成排尿困难;炎症造成靶细胞对神经系统调节作用杲常、尿路梗阻[1]。本组中,6例有不同程度的包皮垢、积脓或包皮破溃,1例炎性尿道外口狭窄闭塞。导致患儿急性尿潴留的病因
5、很多。研究发现,慢性便秘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及紙反射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协调,大部分存在尿流动力学异常,并发现便秘和膀胱炎及排尿困难同吋存在[2]o木组中,2例为便秘患儿,便秘造成尿潴留的原因有两种解释:一是充满直肠内的粪块压迫膀胱底部和三角区,造成膀胱出口梗阻;二是便秘对神经反射的影响。引起尿潴留的病因还有药物如胆碱能受体阻滞剂、特发性儿童尿潴留、尿道息肉、尿道结石、高热、昏迷、电解质紊乱等,本组尚未发现复杂病例。治疗主要手段是以膀胱功能训练和定吋排尿为主要手段,效果欠佳[3]。腹部热敷、按摩+听水声可以增加膀胱的逼尿肌收缩
6、能力,松弛尿道括约肌的痉挛,引起排尿的条件反射,促使尿液排出[4]。留置导尿虽然迅速有效,但副作用明显。导尿是侵入性操作,动作不柔或反复插尿管都会造成尿道粘膜损伤,破坏粘膜的屏障功能,更容易发牛:泌尿系统感染,长吋间留置导尿还会发生二重感染或者漏尿现象[5],不宜作为常规方法。方法1、2对急性尿潴留的治疗成功率为91%,且简单易行,无并发症,容易被接受。由于控制人体排尿和排便、气的神经反射弧都有盆腔神经参与,神经反射的初级中枢在均脊髓腰紙段,因此排泄粪便一定伴随排尿。方法2正是根据人体这一生理现象,刺激神经反射产纶排尿作用。
7、方法2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无毒副作用,是治疗小儿急性尿潴留的最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PeterJR,SteinhardGF.Acuteurinaryretentioninch订d.PeduiatrEmergCare,1993,9(2):205・[2]程红姣,戴伯秋.制动患者尿潴留两种治疗的评价•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6-157.[3]HinmanF,BaumanFW.Vesicalandureteraldamagefromvoidingdysfunctioninboyswithoutneurolog
8、icorobstructivedisease.JUrol,1973,109(4):727.[4]刘萍•解除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三种方法的疗效比较.现代护理,2005,(11):848-849.[5]杨英华,戴主珍•开塞露纳肛法解除尿潴留•适用症状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