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对屮医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痛治疗的6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一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经中医辨证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变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97.22%,无严重的并发症产生;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64.52%,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为16.13%。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o结论:对患有胃痛的患者经中
2、医辨证后进行中医对症治疗,疗效较为确切,无任何不适症状产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屮医治疗;胃痛;西药治疗胃痛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发病时与脾、肝等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临床中常以胃脫部的疼痛为主,且同时伴有呕吐、吞酸、胸闷、胀气等症状[1]。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脏腑功能衰弱、饮食所伤、外感邪气等所引起的胃失所养。西医治疗虽能缓解一时的疼痛,但易复发,长期效果不佳。屮医治疗屮,常以“通”作为治疗原则,“治本”为准绳,能使与之相关的症状得到改善,且无不适症状,不宜复发,在治疗该病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2]。收集
3、2012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痛治疗的6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一组患者经辨证后进行对症治疗后,获得非常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痛治疗的6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屮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6例、31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37例、30例;年龄最小及最大的患者分别为21.5岁、74.2岁,平均年龄为(46.280土7.914)岁;最短患病时间为2.4个月,最长患病时间为9.7年。入院后经观察
4、,所有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口干、恶心、呕吐、泛酸、易怒等表现,均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所冇患者的临床表现、患病时间等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方法对照组患者适应西药进行治疗,选用的西药为复方颠茄(规格为每片0.3g),每夭3次,每次3-5片(0.9旷1.5Q;胃必治,每天3次,每次1-2片S连续口服3-4周。观察组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分为脾胃虚寒型,方剂为黄罠、白术各15g,党参30g,白芍20g,茯苓、木香、佛手、桂枝各12g,廿草6头吐清水的患者加用吴茱萸、干姜。脾胃湿热型的方剂为,淡
5、豆鼓、厚朴、山梔、姜半夏各10g,甘草、黄连各5g。湿症较重添加茯苓、半夏,热证较重添加蒲公英、黄苓,大便不畅的患者添加大黄。肝气犯胃型的方剂为,枳壳、柴胡各12g,川穹、香附、佛手各10g,白芍15g,甘草5沪腹部胀痛的患者添加木香、青皮;胃酸过多的患者添加浙贝母、锻瓦楞子。瘀阻胃络型方剂为,砂仁、蒲黄、五灵脂各6g,丹参30g,地榆、木香10g,出现黑便的患者添加三七;有热证的患者添加梔子、蒲公英、黄连;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的患者添加枸杞、当归、大枣、五味子等。胃阴亏虚型的方剂为,当归、麦冬、川楝子各10
6、g,白芍20g,沙参15g,生地12g,枸杞子30g°胃热较重的患者添加知母、石膏;疼痛较重的患者添加香椽。每天煎服1剂,煎取大约500ml,每天早晚各温服250ml,连续服用30天。1・3疗效标准痊愈:胃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疗3个月内无再次发作。显效:胃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疗3个月内偶有发作,但症状较轻。有效:胃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减轻,治疗3个月内再次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无效:胃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未能消失,再次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未减少。1.4统计学分析对木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
7、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后,观察组36例患者屮,35例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7.22%;无严重的并发症产生。对照组31例患者中,20例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治疗有效率为64.52%;其中5例患者服药后岀现不良反应症状,不良率为16.13%。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lo3讨论中医辨证是中医学中的精华之处,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症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治疗痊愈的效果[3]。本研究中通
8、过中医辨证分型,分别分为脾胃虚寒型,此类型的患者表现为空腹疼痛剧烈,四肢不温,喜暖畏寒,脉象虚弱,苔白舌淡,常以温中止痛、健脾和胃的治疗为主;脾胃湿热型,此类型的患者常表现为胸闷纳呆、胃月完胀痛烧热,恶心,口苦、口腻等,以理气和胃,清热化湿的治疗为主;肝气犯胃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饭后疼痛剧烈,胃皖胀满,受情绪的波动影响疼痛程度,舌苔薄白,常以和胃止痛,疏肝理气的治疗为主;瘀阻胃络型,此类患者表现为胃皖部产生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