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20573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应用引经药治疗头痛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应用引经药治疗头痛的体会(鸡西市传染病院利民社区卫牛服务中心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目的:讨论正确使用治疗头痛的引经药。方法:太阳经头痛加川茸;阳明经头痛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木;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结论:选用正确的引经药,能够使诸药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中医中药;头痛的分类;头部的经络分布;引经药的正确使用【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041-02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细急或
2、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或头前后、偏侧部的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也是一个在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1概述木病源于《素问·风论》,据其病因而有"脑风”、"首风”之名,认为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后经历代医家论述和发挥,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仲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阳病头痛。《东恒十书》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
3、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正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攻,五脏气郁之病,东恒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恒六经之类是也。”在临床上患者自觉头痛,包括前额、额赖,顶枕部位疼痛,是其共同的症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阳、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又据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和部位的不同,有外感和内伤两大证类。后世医家认
4、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正如《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颈;属阳明者,上连目系,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颠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故头痛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发病部位之不同,审因辨证
5、,而应用不同的引经药。2•引经药的概念引经药又称“引药”当指在药物归经基础下,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起“向导”作用的药物。正如《医医病书》所言“药之有引经:如人辽不识路径者用向导也”。运用引经药的依据也是中药的归经理论,即归经是引经之前提,引经是归经之发展,引经药的药性特点是善走善行,少有滋腻者,如桔梗、肉桂、细辛、川茸、柴胡、白芷等,所以临床上常用肉桂以引火归原,用桔梗作“舟辑之剂”以载药上行等,这类同于现代医学近年提出的药物载体理论,即用一些特殊物质,如单克隆抗体等作为载体与药物结合使用,使之能直接到达发病部位,从而发挥疗效,在临
6、床上,可按头痛部位,根据经络循行路线,酌加引经药,使药物直达病所,而提高疗效。3.引经药的应用在临床实践运用中,太阳经头痛可加川苛;阳明经头痛可加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可加柴胡;厥阴经头痛可加吴茱萸、藁木;全头痛可加羌活、防风。正如《丹溪心法·头痛》所言“头痛多主于痰:痛恶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须用川苇,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苇,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运用过程中,首先确定外感或内伤头痛,外感头痛是以风寒、风热、风湿为主证引起的头痛;而内伤头痛是以肝阳、肾虚
7、、气血虚、痰浊、瘀血等因素引起的头痛为主证。外感头痛以表证为主,以头痛为标,病程短为特点,治疗上以祛邪活络为主,分辨兼挟之邪随症治之,而内伤头痛其证病实或虚实兼杂,治疗上以滋阴养血补虚为主,在分辨虚实与虚实挟杂的基础上而治之。总体上头痛的治疗以缓解止痛为目的。依据此法,在正确的辨证治疗基础上使用适当的引经药,无论在疗效及疗程上,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4.病例彭某,男,46岁,2013年6月3日初诊。反复发作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裂,连及项背,遇风寒尤剧,有吋痛引颠顶,发作吋口不渴,干呕,苔薄白,脉浮紧而弦。曾到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求治
8、,经CT及颅脑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未发现异常,服用多种西药无效。现头痛较重,仍反复发作诊为外感头痛,为风寒证型。方用川茸茶调散加减。川^30g,荆芥、羌活、防风、白芷、半夏、甘草各10g,薄荷、细辛各5g,吴茱萸15go3剂,头煎加水500ml,二煎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