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诊断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诊断

ID:44019793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诊断_第1页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诊断_第2页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诊断_第3页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诊断_第4页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慢性血吸虫病腹部CT诊断作者:宋敏芳储慧娟袁群刘铁作者就1993年2月至2003年12月间三家医院231例慢性血吸虫病的腹部CT影像与103例因合并其他疾病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求进一步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1资料勻方法1.1一般资料231例中男181例,女50例;年龄41〜87岁,平均63.4岁。临床表现以上腹部胀痛、不同程度腹水等肝硬变表现为主。32例表现为黄疸;26例合并肝癌;41仞J合并胃癌;17例合并结肠癌;19例合并其他腹内良性病变而手术。198例有明确疫区生活史,33例不明确。103例手术患者均进行肝脏探查

2、,均获得手术标本。1.2CT检查采用GEHispeedFXi、TOSHIBAAqui1ion16PIEMANSAR.T。重建层厚5〜10mm,扫描时间0.5〜1・0s,常规平扫,自肝顶至双肾扫描结束,扫描中发现有结肠钙化的将扫描延续至直肠水平。187例平扫后逬行增强三期扫描,强化效果良好。2结果2.1肝脏CT表现肝硬变188例,占总数81・39%,肝脏缩小113例,肝叶比例失常151例,肝密度普遍轻度增高37例,门静脉主干n15mm171例,门静脉壁钙化11例,脾脏增大175例,腹水62例。肝脂肪变性59例,其中17例肝脏体积稍增大,肝脏弥

3、漫性表现43例,局限或团块型16例。肝内钙化167例出现肝内不同形态钙化,其中分隔状钙化,包括网状57例、条状33例;不定形钙化,包括片状39例,混合状38例;肝包膜钙化159例,其中87例出现局部肝表面凹陷;肝内弥漫性点状钙化3例。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肝癌26例,其中21例为多发结节及肿块,5例为单个肿块,肿块中或边缘可见钙化。2.2脾脏CT表现脾脏增大175例,与肝硬变相关。脾脏钙化31例,表现为片状、点状、条状、网状或混合状改变,增强后无明显强化。2.3结肠CT表现结肠壁局部肠壁较均匀性增厚,累及升结肠7例,横结肠12例,降结肠21例,

4、乙状结肠及直肠19例,全结肠弥漫性增厚5例,增强后肠壁有强化。结肠壁钙化出现77例,呈环状、点状、条状、片状改变,可累及结肠各部,其中全结肠存在钙化13例,呈基本连续分布。结肠癌CT表现结肠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窄,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本组CT扫描探及结肠癌9例并为手术所证实。3讨论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是由虫卵沉积在各器官内产生组织反应,虫卵毒素可引起组织坏死和急性炎症反应,虫卵积存处常可发生血管内膜炎。随着虫卵的死亡,刺激周围形成肉芽组织包绕的“假结核”结节,逐渐转变为结缔组织和纤维瘢痕组织,继而虫卵发生退化直至钙化〔1〕。流行病学硏究、血清学

5、调查及动物实验提示血吸虫病与肝癌的发牛可能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其诱因之一,可促进肝癌的发生。本组合并肝癌26例(26/231),占11恥Nakashima〔2〕及国内王祖武〔3〕的尸检硏究证明:血吸虫病组肝癌发生率在10.6%〜11.3%,提示日本血吸虫病与肝癌的发生明显相关。病程中虫卵在肝内的沉积导致肝纤维化,其病理改变包括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然肝细胞的坏死与再生亦是形成癌变的病理基础。血吸虫病合并肝癌比例增高的另一重要因索是血吸虫病患者的HB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本组73例HBsAg阳性(73/231),占31%,在慢性血吸虫

6、病肝损伤及免疫力下降的基础上易于HBV的感染,进入慢性活动性肝炎期。两种病变均能造成肝组织的反复变性、坏死、修复、增生,进而出现异型增生,导致肝细胞肝癌〔4〜6〕。脾脏钙化的出现率不高,其钙化形态以不定形钙化为多,大多表现为斑片状成簇钙化;包膜钙化及分隔状钙化相对较少。31例均有明显肝硬变和门脉高压的CT表现和临床症状,脾脏显示明显增大。脾内钙化较多,考虑为门脉内虫卵数量较大,肝窦及肝内门脉细小分支阻塞,造成门脉血流逆行,将虫卵带至脾内,使脾脏受到病理损伤而纤维化、钙化所至。结肠是血吸虫卵排出的通道,病理损伤程度较重。本组结肠壁增厚64例,

7、钙化77例,合并结肠癌17例。CT显示的肠壁增厚及结肠壁钙化,病理大体表现为:肠壁增厚、变硬及肠黏膜增厚呈息肉样增生或颗粒状粗糙不平,镜下黏膜下层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及弥漫性纤维化,间杂有数量不等的钙化虫卵和钙化的斑块,黏膜增生、增厚。证明CT在结肠慢性血吸虫损害的诊断上具有独特的作用,亦是用内镜及其它影像手段大多难以作出明确诊断的检查方法。【参考文献】1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硏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硏室.外科病理学•第2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3〜224.2NakashimaT,OkudaK,KojiroM,etal.Prim

8、ary1ivercancercoincidentwithschistosomiasisJaponica.Astudyof24necropsies・Cancer,1975,3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