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切口及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切口及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探究【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方法将76例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39例、开腹胆囊切除(0C)组37例。对比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方面,MC组明显优于0C组(P<0.01)o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MC是一种经济、安全、低创的术式。❷【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研究一百余年来,开腹
2、胆囊切除术(0C)已成为一种安全、标准的经典术式,1982年起,为了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7年10月间,对76例患者分别实施两种手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0C组37例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45.2±9.6)岁,体质量(60.2±7,5)kg,慢性胆囊炎9例,结石性胆囊炎18例,胆囊息肉10例。MC组39例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47.5±6.8岁,体质量58.9±9.6kg,慢性
3、胆囊炎9例,结石性胆囊炎21例,胆囊息肉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手术方法MC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术中从左侧骼前上棘与脐连线延长至右肋交点,此点即为胆囊底在体表投影,向内上平行肋沿划一长4〜6cm的直线,此即为斜切口部位。入腹后用拉钩及纱垫将肠管、大网膜牵拉开,迅速找到胆囊(发现有影响手术视野因素时,先将胆囊底切开吸净胆汁并取净结石,碘伏消毒胆囊),然后取出纱垫,用卵圆钳夹住胆囊底部,拉钩向切口下方弱力牵引,使胆囊有张力,便于解剖。用一块大
4、些的纱垫呈围领样沿拉钩背面垫入腹腔,中央部较厚处刚好位于切口下方,再用1〜2块盐水纱布将胆囊三角部及胆囊壶腹部垫拉开,用卵圆钳夹住胆囊壶腹部,尽量分离出胆囊动脉,紧贴胆囊结扎处理,再用卵圆钳夹住胆囊底部从胆囊底部分离并切开胆囊浆肌层,于该层深面围绕胆囊肝床逆行锐性与钝性结合解剖分离,直至将胆囊从胆囊床上游离至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口。进一步辨清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确切无误后,切断结扎。不能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则从胆囊腔内将导尿管插入胆囊管作引导完成手术。检查有无胆汁渗出及出血,创面渗血时先用纱布压迫
5、,看清出血处用电凝止血,胆囊床不缝合。根据胆囊床情况决定是否放引流管,缝合切口。0C组:全身麻醉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行传统胆囊切除手术。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为计量资料,进行F(方差齐性)检验,确定两组方差齐后,组间进行t检验。2结果MC组1例患者过度肥胖,胆囊位置深在,三角区致密粘连而延长切口至7cm,其余患者手术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两组4项观察指标比较,F检验中,P均大于0.10,可以认为方差齐。使用t检验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1)。见表1O3讨论随着低创、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小切口系于右肋缘下斜行切口,长度4〜6cm,有人将其缩小为2〜3cm[l]o与0C比较,MC切口较小、损伤轻微、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与0C相似,操作技术易于掌握。遇复杂情况可立即延长切口行术中探查,易于把握和处理术中问题及意外情况。并且利于于术中胆道造影[2]。从本组结果看,除术中优势外,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MC组均明显早于0C组,说明MC术
7、后恢复良好。有报道指出:MC只是切口比0C短小,但手术视野暴露差,操作难度大,术中不能充分探查腹腔,易漏诊胆系及腹腔内其它病变。如果局部有粘连,解剖不清,易造成胆管损伤或胆漏,甚至胆总管横断[3]。我们认为,术前掌握适应证,通过腹部彩超和胆系CT确定单纯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进行此种手术,并且术中辨清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确切无误后,结扎切断。不能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则从胆囊腔内将导尿管插入胆囊管作引导完成手术。如以上方法无法奏效,还可以通过适当延长切口来解决。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介于传统手
8、术与微创手术之间的低创手术,无需全麻气腹,切口较小,直视下手术,适应证较宽,又较为经济,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但MC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不能良好地暴露和完全地探查,同时也增加了手术中误伤的危险性,对施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者应在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较熟练的0C技术基础上开展MC,这样才能把并发症降到最低。参考文献1DwyerPJ,MurphyJJ,HigginsNJ.Cholecystectomythroughsubcostaiincision・BrJSurg,200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