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ID:44005807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射频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射频治疗后,口服米非司酮25mg/H,连服3个月;对照组单纯行射频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子宫肌瘤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肌瘤缩小率治疗组74.34%,对照组43.2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V0.01;治愈率治疗组73.33%,对照组43.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明显提高治愈

2、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关键词射频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而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使肌瘤体积明显缩小〈sup〉[1]o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现将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经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证实。无凝血功能障碍、心脏病等手术禁忌证,无米非司酮禁忌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射频联合米非司酗)及对照组(单纯射频治疗),两组间临床症状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肌瘤直径V6cm。治疗与观察方法:治疗组行射频治疗。采用西安半边天医疗器

3、械有限公司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功率20〜30W,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及宫颈穿刺至子宫肌瘤内进行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14.5±3.4分钟。随即应用米非司酮25mg口服,每晚唾前服,连服6个月。对照组按上述方法单纯射频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盆腔及妇科检查,彩色超声测量了宫及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体积大小。术后处理和随访:观察术屮患者的反应和术后各种并发症,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3天。术后1、6、12个月时随访。了解月经过多、贫血等症状改善情况,并复查盆腔超声,测定子宫及瘤体大小。子宫肌瘤或子宫平均体积计算公式[2]:子宫肌瘤或子宫平均体积(cm

4、2)=0.523XaXbXc(注:公式中a、b、c分别代表了宫或了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子宫或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白分比(%)(l-a3Xb3Xc3/aOXbOXcO)X100%(注:公式中a0、b0、c0分别代表治疗前了宫或了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a3.b3、c3分别代表治疗后子宫或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月经恢复正常,瘤体消失或瘤体缩小$80%;②有效:月经量明显减少,瘤体缩小20%〜80%;③无效:刀经量无明显减少,瘤体缩小V2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治疗

5、前后肌瘤及了宫体积变化:上述治疗后肌瘤体积均呈进行性缩小。治疗后12个月,肌瘤缩小率治疗组74.34%,对照组43.2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愈率治疗组73.33%,对照组43.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①月经变化:随访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19例月经恢复正常;对照组20例月经恢复正常;②贫血症状改善:治疗12个月,两组血红蛋白均升高明显,两组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均明显好转;无显著性差异(P>0.05)o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观察:①慢性下腹痛:治疗组5例,对照组4例,均使用止痛剂后缓解;②阴道持续少量流血:

6、治疗组3例,对照组5例,均经止血、抗炎治愈。上述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o讨论射频是一种高频电磁波,治疗原理主要是利用射频电流通过组织吋产生的高纶物热,使局部组织发牛凝固性坏死。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可直接作用于肌瘤细胞,瘤体达到口行缩小和消失。但罗新等〈sup>[3]研究结果表明: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距射频治疗中心的距离相关。所以,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特别是直径>3cn)的肌瘤有局限性。而且据报道[4],目前由于射频治疗没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参数,导致治疗效果参差不齐。给予“能量”不足,肌瘤无法“消

7、融”或“消融”不全。而米非司酮保守治疗了宫肌瘤的研究在非手术疗法中最为突出和热门〈sup〉[5]〈/sup〉,国内外报道颇多,而且认为其治疗效果肯定。米非司酮作为后续治疗,可以较好的弥补上述不足。在木研究中,治疗组肌瘤治愈率及缩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V0.01),达到了预期效果。米非司酮的使用提高了射频治疗的适用范围。笔者建议,对于直径V6cm的肌瘤可以应用该方法治疗。且米非司酮口服方便,价格相对便宜,不良反应小,易于患者接受。参考文献1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等•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