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环境

植物生长与环境

ID:44001367

大小:2.50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10-17

植物生长与环境_第1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_第2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_第3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_第4页
植物生长与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生长与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植物生长与环境主讲人:陈民生学习情景四土壤理化性状的合理调控与培肥植物生长与环境任务引导1、土壤物理性质2、土壤化学性质3、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4、土壤培肥子情景1土壤的物理性质一、土壤孔性二、土壤结构性三、土壤耕性一、土壤孔性土壤孔性,是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总容积的大小,孔隙的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等的综合特性。土壤孔性包括孔隙度(孔隙数量)和孔隙类型(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前者决定着土壤气、液两相的总量,后者决定着气、液两相的比例。1、土壤孔隙度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

2、)的干重。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结构良好的耕层土壤的孔隙比应≥1。2、土壤孔隙类型非活性孔隙土壤中最细微的孔隙,当量孔径一般小于0.002mm,土壤水吸力>1.5×105Pa。保持在这种孔隙中的水分不易运动,也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属于无效孔。2、土壤孔隙类型毛管孔隙:当量孔径约为0.02~0.002mm,土壤水吸力约1.5×104Pa~1.5×105Pa,具有毛管作用。水分可借助毛管弯月面力保持贮存在该类孔隙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通气孔隙:孔径>0.02mm,土壤水吸力<1.5×

3、104Pa。这类孔隙中的水分主要受重力支配而排出,因而这部分孔隙成为空气的通道。3、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1)土壤质地:2)土壤结构:3)有机物质:4)自然和耕作因素:4、土壤孔隙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理想土壤孔隙状况:30cm耕层,“上松下紧”。上部土壤(0~15cm)——总孔隙度为50%~60%,通气孔隙度15%~20%。上部疏松有利于通气、透水和种子发芽、出土。下部土壤(15~30cm)——总孔隙度为50%,通气孔隙度10%。下部紧实有利于保水和根系深扎。二、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性土壤中结构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排列情况。1、的结构类型块状结构体结构体属于立方体

4、型,其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棱不甚明显,块状结构在土壤质地比较粘重、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容易形成,特别是土壤过湿或过干耕作时最易形成。1、的结构类型核状结构体结构体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棱角明显,比块状结构体小,核状结构体一般多为石灰或铁质作为胶结剂,在结构面上有胶膜出现,故常具水稳性,这类结构体在粘重而缺乏有机质的表下层土壤中较多。1、的结构类型片状结构体结构体呈扁平状,其厚度可<1cm,也可>5cm。这种结构体往往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或某些机械压力所造成,常出现于森林土壤的灰化层、碱化土壤的表层和耕地土壤的犁底层。此外,在雨后或灌溉后所形成的

5、地表结壳或板结层,也属于片状结构体。1、的结构类型柱状结构体结构体呈立柱状,棱角明显有定形者称为棱柱状结构体,棱角不明显无定形者称为拟柱状结构体,其柱状横截面大小不等。柱状结构体常出现于半干旱地带的表下层,以碱土、碱化土表下层或粘重土壤心土层中最为典型。1、的结构类型团粒结构体通常指土壤中近乎球状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0.25-10mm,具有水稳定性,对土壤肥力诸因素具有良好作用,最理想的团粒粒径为2-3mm。粒径<0.25mm者称为微团粒,是形成团粒的基础。2.土壤团粒结构形成(1)形成过程:单粒初级复粒或小土团初生胶粒粘接结构体(2)形成条件:胶结

6、物质;外力作用3.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协调土壤水、气矛盾协调土壤有机养分消耗与积累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使温度状况适宜改良土壤耕性,有利于根系伸展团粒结构是改进土壤固、液、气三相比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中,水、肥、气热比较相互协调,被称为土壤肥力调节器。4、创造良好的土壤粒结构的措施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合理的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适时耕耘施用石灰及石膏土壤结构改良剂三、土壤耕性土壤耕性是指壤在耕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1、土壤物理机械性1.土壤粘结性——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是土壤有耕作时产生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7、。2.土壤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外物表面的性能。3.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土壤在塑性范围内不宜进行耕作,因为不仅阻力大,而且耕后易形成坷垃,不易耙耢破碎,达不到松土的目的。2、土壤耕性土壤耕性的内容(1)耕作的难易——土壤在耕作时受阻力的大小决定耕作效率和耕作成本的大小。(2)耕作质量——耕后土壤所表现的状况及对作物生长的反映。(3)宜耕期长短——最适宜耕作时间的长短,即是指不同水量最适宜耕作的时间。所以,土壤耕性实际上是肥力的综合指标,也是人类

8、调节土壤与作物供求之间矛盾的主要根据。3、土壤耕性的改良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质地:客土掺砂或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