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73936
大小:312.00 KB
页数:113页
时间:2019-10-17
《对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高台县教育体育局林永和T:13830637837E:gtlyh64@tom.com一、从新课程改革谈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迅速推开,有专家认为新课程改革改不改在局长,干不干在校长,成不成在教师。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学校来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克服一切困难,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每一项工作,因为,新课程改革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获得最终成功,关键就在学校,对此,我就结合两年来我县新课改情况的总结,谈一谈肤浅的认识。一、从新课程改革谈起1.对新课改从四个方面取得共识,为新课改扫清思想障碍2.抓住
2、新课改的两个核心问题,为新课明确主攻方向。3.开展课程资源整合的三项工作,为新课改开辟前进道路。4.做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四方面工作,为新课改提供成功保障1.对新课改从四个方面取得共识为新课改扫清思想障碍认识是成功的先导,这次新课改,决不是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是一场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大转变,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新课改就必然无法深入进行下去。为此,近两年来,我们一直组织全县师生深入学习,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文件和文章,努力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通过学习,全县上下取得如下几点共识:1.对新课改从四个方面取得共识为新课改扫清思想障碍(1)我们
3、认识到新课改反映了当今教育的三个结合(2)我们认识到新课改体现了当今教育的五大理念(3)我们认识到新课程的三大特性(4)我们认识到新课改要着重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变。(1)我们认识到新课改反映了当今教育的三个结合一是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结合。随着社会信息化、经济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各国教育也必然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我国教育也不例外,也必然要与世界教育走到一起去,取长补短,互相融合,新课改正是适应了这一形势的需要。(1)我们认识到新课改反映了当今教育的三个结合二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我们今天的新课改是在继承了我国教育优
4、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提出来的,因此,今天的新课改不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扬弃、提升;也不是从外国全套搬来的洋玩意,而是对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吸纳、消化与创新。(1)我们认识到新课改反映了当今教育的三个结合三是现实教育(客观教育)与理想教育的结合。教育是面对未来的事业,必须有前瞻性;教育是理性的,必须有追求;教育是育人的,必须带具有理想性。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现实,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她应有的功能,但教育也不可以没有理想,没有理想的教育是滞后的教育,也是危险的教育。因此,新课改既是现实教育(
5、客观教育),又是理想的教育。(2)我们认识到新课改体现了当今教育的五大理念一是教育民主的理念。过去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式”的教育,课堂成了老师的“一统天下”,那种一言堂、专制式、强迫型的教学方式随处可见,这次课改要求彻底摒弃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2)我们认识到新课改体现了当今教育的五大理念二是个性发展的理念:新课改主张并让学生积极张扬个性,反对限制和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2)我们认识到新课改体现了当今教育的五大理念三是回归生活的理念:新课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经院教学”走向“生
6、活教育”。(2)我们认识到新课改体现了当今教育的五大理念四是关爱自然的理念: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也深深地影响着这次新课改,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2)我们认识到新课改体现了当今教育的五大理念五是国际理解的理念:地球己经越来越是一个“地球村”的概念了,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都必须生活在国际这个大环境、大家庭里,都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加强国际间的理解,都必须在国际间发展,寻求共同发展的国际化道路
7、,都必须吸取先进的国际文化,进行国际间的交往,新课改正反映了这种生活精神和国际化观念。(3)我们认识到新课程的三大特性特性之一是基础性。新课程设计是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出发的,因此,新课程强调了它的基础性,人的一生要学习的东西是很多的,但学校教育和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学校里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让大家学好,都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才让走上社会,而只能让大家掌握最基础的东西,而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是关系到能不能促进人终身发展的东西。因此,新课改正是着眼于这一点的。(3)特性之二是多样化(选择性)。人的发展不可能在一个平面上,也不可能在一个水平线
8、上,有各自的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智力发展的时空差。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适应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过去一刀截、齐步走,正违背了人的这种发展规律。今天的新课改,回归到人本位、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规律上来了,因此,课程设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