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城建设-北京通州新城规划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卫星城市规划理论北京卫星城规划早在1957年,北京市就提出了发展卫星城的思路。当年制定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草案)》中提出,城市总体布局采取“子母城”的形式,在发展市区的同时,规划了昌平、顺义、门头沟、通县等40多个卫星镇。当时的城市性质: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我们还要迅速地把它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将城市规划的范围,从市区(约600平方公里)扩展到8860平方公里将市区的规划人口从500万人缩小到350万人,并第一次提出了市区“分散集团式”的布局形式,再次强调了在远郊区卫星城镇发展工业的设想。在当时国家快速发展工业的政策下,
2、一批工厂新建或从市区迁建到远郊的卫星城镇,在市区、郊区和农村范围内分散而又有重点地布置工业.发展历史1982年,全市常住户籍人口900万人,市区总人口超过500万人。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北京的城市建设在分析了过去简单分散建设卫星城镇的利弊后,明确提出了适当重点发展建设条件较好的卫星城镇的规划思路。城市性质: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再提“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工业基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燕化、通县、黄村、昌平4个卫星城,并于1984年出台了《北京市加快卫星城建设的几项暂行规定》.发展历史1993年,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确定
3、了北京城镇体系由四部分构成,即北京市区、卫星城(含县城)、中心镇、建制镇。明确了建设14个卫星城的格局。即通州镇、亦庄、黄村、良乡、房山(含燕山)、门城镇、长辛店、延庆、昌平(含南口、捻头)、沙河、怀柔(含桥梓、庙城)、密云、平谷、顺义(含牛栏山、马坡)并一直延续至今。此时的城市建设仍然集中在市区,因此规划提出“两个战略转移”,即“城市建设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区作战略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明确了“卫星城既承担由市区延伸的部分功能,又大部分是远郊县(区)政府所在地,是其所辖县(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相对独立性。”相比较而言,卫星城规划城市人口
4、规模有所扩大。同时,规划提出卫星城的建设不仅要有规模,还应当是“相对独立、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城”,不再简单地将工业发展作为卫星城的发展目标。规划还对卫星城在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城镇功能、节约用地紧凑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规划指导要求。发展历史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14个卫星城,有10个是各远郊区县政府所在地,其余4个虽然不是政府所在地,但都有相当的基础,如历史上的良乡和沙河是百年老镇,只有亦庄卫星城为新建。这些卫星城的形成大都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居民点(驿站)一一地方中心一一地区行政及经济中心一一卫星城。如良乡是古都通往南方的重要驿站;昌平、沙河由皇帝渴陵而发
5、展起来;怀柔和密云则因皇帝避暑而兴建;通州镇是古运河的起止点。因此可以说北京市的卫星城大体上是自然生长起来的,而非现代新建(亦庄除外)。形成特点由于区位及交通等条件制约,一些城镇近期很难具备卫星城的职能,成为能够疏解市区人口与产业压力的卫星城。相比之下,距市区较近,并且交通条件良好的城镇,对市区人口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近期就能起到疏解市区压力的作用,因此从理论上说当属北京市的卫星城。可以将北京市14个卫星城划分成两类:一类是距市区较近,对市区能起到疏解作用的,如通州镇、黄村、亦庄、良乡、长辛店、门城镇、昌平(含南、捻头)、沙河、顺义(含牛栏山、马坡);另一类是在近期难以直接缓
6、解市区压力的,如房山(含燕山)、延庆、怀柔(含桥梓、庙城)、密云、平谷。分类由于北京卫星城基本上是在原有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悠久,又是地区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因此就目前前而言其城市性质大都具有综合功能。但作为北京市的卫星城,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有所侧重。如昌平和延庆由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处于北京市上风上游,其城市性质应以旅游服务为主;亦庄卫星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城,性质自然离不开科、工、贸;门城镇历史上是矿区,且与石景山相隔一河,其性质为工矿型;房山由于有燕山石化总厂,自然为工业型;良乡历史上是重要的骆站,现在又是北京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商贸型定性较
7、合适;通州镇和长辛店是北京市重要的工业集中地,其性质定为工业型‘怀柔以其清秀的景色为特色,其性质是旅游会议型;沙河作为铁路枢纽有一定的基础,仓储较发达,故其性质应为仓储流通型。性质第一,原来以疏解市区职能为发展目标的卫星城,尚未与市区发展形成联动高效的整体。市区职能和人口仍过于密集,卫星城本身产业发展和城市服务功能也不相匹配,城市各项服务设施水平尚不足以吸引市区更多的功能外迁;第二,由于未能真正疏解市区职能,卫星城就业增长低于主城区人口增长。同时,由于卫星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教育、医疗、文化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