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71349
大小:43.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止眩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止眩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摘耍]冃的:观察祛瘀化痰类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止眩通络汤(半夏、钩藤、牛膝、茯苓、天麻、白术等)治疗木病36例,并设对照纟fl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7%。治疗组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黏度改善有显著疗效,并优于対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有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黏度的作用。[关
2、键词]止眩通络汤;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1673-7210(2009)05(a)-114-02近年來,我科采用止眩通络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F: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自2006年1月〜2008年7月在木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73例,其屮,男35例,女38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81岁,平均64.5岁;主要症状为头昏、颈部不适;体征为颈椎两侧肌肉压痛(+),风池压痛(+);查体旋颈诱发试验阳性[1]。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椎动脉
3、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经颅多普勒(TCD)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动脉狭窄。头颅CT检查正常。每个病例均作血液流变学检查,排除耳源性、神经源性及其他全身疾病等发生的眩晕。1.2方法1.2.1用药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止眩通络汤:半夏、钩藤(后下)、牛膝、茯苓各12g,天麻、白术、白芍、丹参、川尊、莒蒲各10g,红花6g,山楂20g、制川乌、炙甘草各6g,制乳乔、制没药各3g;水煎取汁400ml,每日1剂,分两次服,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西比灵,每次5mg,每晩睡前服,共服15
4、do1.2.2TCD检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进行TCD检测。1.2.3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取患者静脉1(11.4ml,置于1:40烘干的肝素抗凝管中混匀,在4h内完成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液标木在用药前后各收集1次。采用上海LIANG-100型血液黏度仪进行检测,BME-1生物医学数据处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1.3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②TCD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③血液流变学检查: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1.4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
5、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疗效标准治愈:眩晕及伴发症状和体征消失,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可正常生活及工作,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冇效:眩晕症状减轻,生活和工作受到轻微影响,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稍改善。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TCD及血液流变为检查无变化。2.2治疗结果治疗15d后按上述疗效标准评定。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
6、率为94.4%;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67%0两组疗效比鮫,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o两组患者治疗前示TCD变化比较,两组药物对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o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x±s,cm/s)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较,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纽与
7、对照纽比较,此2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x±s)与対照组治疗后比较及与治疗前比较,★P〈0.053讨论颈椎病是因为颈部椎间盘、骨关节及韧带退行性改变或因劳损、感受风寒诱发加重退行性变,导致肌肉、韧带、神经、脊髄、血管遭受刺激或损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是颈部肌肉、韧带和椎间盘的无菌性炎症,可以刺激颈部的交感神经,受刺激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动脉痉挛,使椎动脉血流量下降,出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3]。中医将木病归于“眩晕”、“痹证”的范畴。发病过程往往是痹证在先
8、,缠绵不愈多年后,继发眩晕。患者往往劳倦FI久,尤其是伏案FI久、过用颈肩之力及枕头不适筹情形更易导致颈部感受风寒湿邪,使局部气血瘀滞,头颈疼痛而产生痹证。长期气滞血瘀,清阳不升,气滞生痰,复因肝肾亏损,骨弱血亏,肝阳上亢,引动风痰上扰,故见眩晕[4-6]。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