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高考方案

吃透高考方案

ID:43967890

大小:212.50 KB

页数:121页

时间:2019-10-17

吃透高考方案_第1页
吃透高考方案_第2页
吃透高考方案_第3页
吃透高考方案_第4页
吃透高考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吃透高考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吃透高考方案 把握命题指向 高效备考作文(二)——略谈2010年高考作文复习的思路与建议西安交大二附中王吾堂四、注意高分策略重视高分比例突击二类提升尽力消灭三四类专题指导方法(一)重视高分比例1.严防脱题或偏离题意2.吃准题意并突出重点3.立意新颖严防多元4.结构立体内容厚重5.层次清晰勤分段落6.题记恰当画龙点睛7.前后呼应收尾圆润8.语言流畅显示功力9.注重文体写啥像啥10.书写清楚无阅读障碍(二)突击二类提升1.紧扣题意不偏题,立意新颖提档次2.结构完整不残缺,构思独特加五分3.语言通顺无障碍,若有文采能赢人4

2、.议论文中有分析,分析深刻进一类5.记叙文中有描写,描写出彩升两档6.不同表达文体明,似驴非马进三类(三)尽力消灭三四类1.严防脱题,保证主体不偏2.字数写够,保证有头有尾3.不求文采,语句通顺可读(四)专题指导方法第一专题两大类文体的立意构思第一节记叙类作文的立意构思立意构思有三种情况:A.先想好主题,再去想材料;B.先确定写什么材料,再去挖掘他的意义——即提炼主题;C.主题和材料同时在脑子里闪现。可见,记叙文的构思有一个特点,在立意是往往连带着选材,在选材时自然应考虑立意。具体方法如下:1.由表及里,开掘深意。这

3、就是透过一件事的意义开掘其深层意蕴。如鲁迅的《风筝》忆自己少年时代对弟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行为。表层意蕴是:“自己的行为是对儿童自由精神的虐杀”。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鲁迅接着写自己想找机会补过,希求弟弟宽恕自己。可是,当他有一回向弟弟“叙述到这一节,说自己少年时期糊涂”时,弟弟却惊异地说:“什么也记不得了”。对于这一段兄弟之间地平常事,似乎没有什么深意,而鲁迅却由“受虐者这种忘却地麻木”,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和悲哀“,陷入深深地思考,思考地结果就是:这不单单是兄弟间的宽恕,而是受虐者对自己正当权

4、利粗暴干涉的逆来顺受,它将造就麻木、沉默和甘心受虐的民族心态。这便是《风筝》最后确定的主题。2.由此及彼,转换角度。所谓转换角度,就是从新的方位审视思考所写的事物,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一切优雅的文章不是别的,只是各种角度,各种方位下所见的人生图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立意就是基于视角的转换。他在文章里简述了作记缘由后,仅用二十多字勾画了岳阳楼的景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之后,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刹住。意思是,正因为“前人之述备

5、矣”,自己要别出机杼,另立新意。于是,作者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设问,明确了自己的观察思考的角度。正是基于览物之情互不相同这一视角,作者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物境(“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和情境。由此,自然地写出了“异二者之为”地胸襟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喜所乐,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与众不同的立意。3.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文章的立意并不是决定于题材的大小,有时从一些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往往更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二十世纪60年代有一首歌——《一分钱》,现在,

6、人们富了,生活节奏快了,路上见到一二分钱,很少有人去捡。若有人捡了一分钱甚至一元钱交给警察叔叔,也许会被人笑话的。但是,《中国青年报》上曾经登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件小事:一次,青岛市一个广场上,有个50岁左右的女侨胞,在地上用水果刀剜一枚贰分硬币。那硬币与沥青紧紧地粘在一起,非常结实。女侨胞用水果刀先把硬币四周的沥青一点一点地掏出来,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硬币取了出来。她把硬币放在手心吹了吹,掏出洁白的手绢,小心地包了起来。许多人目睹了这一过程,却不知女侨胞这样做为什么。女侨胞向大家解释说:“我看见那上面有国徽,整天被人

7、用脚踩来踩去的,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的。”到此,文章意旨跃然纸上,小行为表现了一个大主题——爱国。4.对比嫁接,引人思考。有一个学生在马路上捡到十元钱交到交警手里。如果仅仅写这一情节,表现拾金不昧的主题,一显得陈旧,二显得肤浅和幼稚。而一位考生把这一情节与另一情节组合嫁接在一起:交警接到小学生交上来的10元钱后,当面表扬了几句,而等到小学生走了以后,这位交警却拿着那10元钱到执勤岗旁边的一小卖部里买了二合香烟。由此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孩子的纯真无暇常常被大人的私心所玷污。5.由实到虚,附情于物。所谓“由实到虚,附情于物

8、”,就是说作者借助艺术的知觉,因物兴感,借物寄意,把自己的主观情思移植、投射到某一事物上,让意旨超越事物、对象的本身。这就要求考生借助一定的艺术知觉,因物兴感,借物寄意,把自己的主观情思、思想认识移植或投射到命题或话题中的物象之上,让意旨超越描写对象或物象本身。例如以“井”为话题作文,“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物象,我们如果“实题实写”,必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