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66695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声信息治疗耳鸣患者99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声信息治疗耳鸣患者99例临床观察声信息治疗耳鸣患者99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声信息治疗仪对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对99例耳鸣患者进行问诊评估、诊断测试,在测试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个体化耳鸣治疗方案,对患者建立完整的治疗档案。结果:99例耳鸣患者经对声信息治疗,治愈38例(38%),有效43例(44%),总有效率为83%,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声信息治疗仪治疗主观性耳鸣易于被患者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词声信息耳鸣耳鸣为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在无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刺激时耳内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感觉。通常“耳鸣”一词是指主观耳鸣〈sup>[1]o到目前
2、为止耳鸣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耳鸣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一种公认的特效治疗方法。临床发现患者的情绪障碍明显,常常伴随产生失眠、注意力分散、焦虑烦躁、易怒等心理和行为。我科自2009年7月引进声信息治疗仪对门诊及住院99例耳鸣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经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确认耳鸣患者感音神经性耳聋或听力正常。其中男40例,女59例,年龄6~65岁,病程1天〜16年,听力正常6例,其余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有40例患者为曾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按疾病诊断结杲分类为突发性耳聋23例,噪声性耳聋20例,梅尼埃病12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2例,外伤性耳鸣(除
3、外鼓膜穿孔及听骨链损伤)12例,其他原因所致耳鸣30例。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采用S9818声信息治疗仪,门诊患者1天1次,住院患者1天2次,10〜15次为1个疗程,对于听力正常或低频听力损伤为主及经约物治疗无效拒绝约物治疗患者单独采用声信息治疗。对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及全频听力下降者结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全部病例均建立观察表,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及耳部专科情况,每次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主观反映感受及检查情况。病程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治疗评定标准:目前耳聋耳鸣治疗评价较多,经比较后选用耳鸣主观评价法[2]o①治愈:耳鸣基木消失;②有效:耳鸣症状较治疗前减轻;③无效
4、:耳鸣症状不变或加重。结果治疗结果见表1、2。讨论由于耳鸣原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临床上尚无明确有效治疗耳鸣的方法。目前对耳鸣的治疗临床上采用的方法很多,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治疗、生物反馈疗法、耳鸣再训练治疗、耳鸣掩蔽治疗、认知疗法、音乐疗法等[3]o在国内对耳鸣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已经开始从西医进入传统医学领域。声信息治疗耳鸣原理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与现代化医学相结合的理论。根据不同个体的主要牛理指标,利用不同的声音对人体听觉系统直接刺激和调节,对大脑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通过耳机作用于人体。应用声信息治疗耳鸣同吋,80%以上患者听力都得到不同程
5、度的提高。经过临床应用声信息治疗耳鸣,我们的体会如下。⑴应用声信息治疗耳鸣容易被患者接受,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经过首次治疗后,患者多会感觉头脑清爽、轻松,尤其是伴有头痛的患者,对一些病程较长,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对药物副作用恐惧,希望通过这种物理治疗代替药物,在本组有2例大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患者由于病情波动,长期间断使用激素及扩血管药物,在应用声信息治疗后,药物治疗明显减少,且效果满意。而对于乐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我们在声信息治疗同吋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对症治疗,一方面药物可改善微循环,另一方面也有安慰剂的作用。在疗效方面,病程短,听力损失以低频下降为主的效果佳。感咅神经性耳聋经声信息治疗,
6、在耳鸣减轻或消除,同时80%以上的患者听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⑵完整的档案管理对耳鸣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在诊疗过程中要随时做好患者诊疗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病史采集、临床检查、不同治疗阶段的听力情况、治疗后的主观感受、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长期的随访记录等情况对利用耳鸣治疗仪开展治疗工作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做好患者基本情况的了解和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结构、心理状态、整体身体状况、耳鸣的声音特点、是否伴随耳聋及其他身体症状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整体身体素质状况不同、耳鸣音的频率特点不同,治疗中要在给声的频率和声强方面做不同的变化。其次要做好治疗过程中病程变化的记录。研究和
7、总结这方面的资料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制定更加合理、有效地治疗方案,发现产生疗效的客观规律,明显提高治疗疗效。表1病程与疗效的关系[例(%)]表2听力损失频率与疗效的关系[例(%)]⑶必要的心理疏导对促进疗效的提高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耳鸣患者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深受耳鸣困扰,常伴随烦躁、易怒、多疑、敏感等心理和行为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疗效的取得,因此,实施治疗的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留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