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重视人才选拔的历史经验

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重视人才选拔的历史经验

ID:43965650

大小:378.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0-17

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重视人才选拔的历史经验_第1页
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重视人才选拔的历史经验_第2页
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重视人才选拔的历史经验_第3页
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重视人才选拔的历史经验_第4页
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重视人才选拔的历史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重视人才选拔的历史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的选官制度及重视人才选拔的历史经验冷水江七中朱永豪专题复习一.古代选官制度的系统讲解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和选官的制度。1.春秋战国处在大动荡的时代,各诸侯国的争霸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才的争取,养士成为定制,军功入仕也成为做官的重要门路,这两种制度有力的突破了奴隶社会世卿世禄的束缚。2.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实现,迫切需要一种使中央集权正常运作的选官制度,两汉时察举制度应运而生。察举制(chajuzhi)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

2、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文帝开始的。文帝前元二年(前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汉书·文帝纪》)。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一是对于察举人才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二是取士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三是察举分岁举和诏举两类。岁举为常科,每年推举。科目有孝廉和秀才。孝廉始为孝与廉两科,后来连称为一科。察孝廉的对象是地方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通

3、晓儒家经书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有名额限制,东汉和帝时制凡满20万人的郡国每年举一人,不满20万人的两年举一人,不满10万人的三年举一人。边境地区郡国人少,10万人以上则可以岁举一人。孝廉的出路最多的是在皇帝身边当郎官,然后再由郎迁中央或地方官吏。举孝廉是察举常科的主要科目,是入仕的正途。举秀才的对象为现任官吏。到东汉为避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茂才由州推举,所以人数比孝廉少得多。茂才的出路大多充任地方县令,比孝廉任用为重,但名额少。诏举,是由皇帝下诏察举人才,是临时性的特科。其特点是:诏举常在灾异之后举行。诏举人数不限,由诏令临时规定。

4、诏举科目很多,也不固定,能把有专门才能的人推举出来。无论岁举孝廉、秀才还是诏举贤良文学,到中央以后均需经过考试。考试办法有对策(命题考试)和射策(抽签考试)两种。对策多用于考试举士,射策多用于考试博士弟子。凡属诏令推举之士一般是由天子策试;郡国岁举之孝廉、秀才则由三公府考试。儒生考经学,官吏考举奏,通过考试选出优等生,报皇帝录用。考试实际是量才录用。察举制在西汉到东汉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以后随着政治日益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到东汉晚期,已成为豪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完全失去了网罗人才的作用。3.魏晋南北朝时

5、期,士族豪门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竭力推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曹魏时,曹丕创立。1.内容。 “九品”,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 “中正”,评品官,一般按中央有名望的官员按原籍担任。 中央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授予相应官职。2.沿革。初创时,家世、才能并重;至西晋重门第和家世,轻视才能。3.评价。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进一步促进了汉魏际士族形成及以后的巩固发展。[提示]封建社会作为私有制的社会,从法理上讲属于身份社会,既然如此,就会需要森严的等级来确立社会秩序,官员也是如此,为了保证中央集权,使得政令畅通,不同

6、级别间的官员建立起了不平等的关系。但正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是权力架构中的两极一样,士族的形成表面上即是这一制度造成,却也从理论上证明了社会权力的再分配。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九品中正制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性的,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和执行政策的延续性。4.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宋元时期得到发展;明清时各种弊端日益显露中国科举制度概述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

7、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

8、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